《西北王191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北王1918-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虎成是说不上来的,他很想听听司南的看法,浓密的眉毛下一双渴望的眼睛看着司南。

    “从武昌开始到共和,在从共和到分裂,然后是洪宪到现在的北洋和广州,杨大哥,你好好看看,且先不说北洋出身的这些督军和总统,单看武昌义之后,鄂、皖、湘、沪等同盟会、共进会和社等革命元老,有几个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的?”

    “革命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就是因为同盟会和共进会、社之间的不团结,缺乏长远的打算,这些革命元老大多起于草莽,他们过的就是刀头舔血的日子,知道手里只要有了刀才能顾的了自己的安危。而同盟会、共进会和社那些真正读书长大,知道如何治国的人却在革命处于大好的情势下,要去夺人家的军权,人家肯定不愿意。”

    “即便是这些读书人之间,也因为地位、官位、职位和地盘你争我夺,如何能让人不伤心,革命之所以失败,杨大哥你有想过这个原因没有?”

    “”

    “再有,革命是什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那些满清的旧官员里面不是没有好人和有眼光的人,但绝大多数是不合格的人,可我们革命成功后竟然因为自己的内耗,不从革党人中推举出一地的领导人,反而大家都觉的推举那些满清的旧官员才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革命后最重要的是从革命党自己内部展出一地政权,可我们都舍弃了,这样的革命如何能够成功?”

    司南将自己口舌之利挥的淋漓尽致,颇有诡辩和偷换概念的意思,实际上他所说的绝大多数是对的,也是革命党很少去反思的问题,直到孙先生在醒悟后在广州创建黄埔军校。

    还有一些伪命题的问题和想法,将这些东西挥挥洒洒砸向了杨虎成。

    “正是因为这些人和这些事情,才让袁世凯和北洋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或用官位、或用金钱将本就闹的一团散沙的革命党纷纷拉拢,这样的革命如何不会失败?”

    杨虎成静静的听着,许久,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显得很无奈,抑或是悲哀,这时候他想到了他这些年在陕西听到、看到和亲身经历到的,虽然他今年才25,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听到司南的这些话,很多他以前想不通的事情都觉的似乎有些明白了。

    “杨大哥你以为小弟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读书!是读书让我知道的,只有读书一个人才会明白事理,才会明白什么事情可做可不做,也只有读书才会让那些士兵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打仗,为谁而打;也才会让那些革命元老明白放下军权,让真正懂治理国家的人来管理是对的,或者让北洋的那些士兵知道,自己的上司、旅长、师长这样横征暴戾是不对的,对这个国家没好处。”

    杨虎成明白了,全明白了!他的部队在这几个月打仗期间,跑了多少士兵他清楚的知道,临阵脱逃了多少他也知道,他现在想了一下,那些真正和他一样知道革命的人一个都没有跑,跑的大都是老实巴交、没读过书的士兵。

    “司南,你给杨大哥说说,我该怎么做?”他满怀期盼的望着司南。

    “让士兵读书!年龄大不怕,哪怕每天只学1个字,一年下来也能写简单的书信,2年下来基本就能看书读报,3年后不用你管,他们自己就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只有做到了这些,杨大哥,你的部队才是真正拖不垮、打不烂的军队!”

    “到那个时候,不管陕西谁当权,只要他做的不对,你一声令下,你那些早已明白事理的士兵就能吃了他。”

    这个时候,在厨房忙活的大爷和大娘端进来午饭,两人聊了一上午,也饿了,大口大口的吃菜吃饭,很快就将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

    司南又给杨虎成分析了陕西革命党这几年的成败得失,从辛亥说起一直到道陈树藩,以及入陕犹如屠夫的刘镇华,末了说了一句:“杨大哥,如果我今天不给你说这些话,你们就算是推翻了陈树藩,很可能又来一个李树藩或者王树藩。”

    “所以杨大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先明白,你们真的赶跑陈树藩之后,要联合省咨议局和士绅,要求北洋政府派一个实在的官员来,好好的给老百姓谋福利,因为你们还没有将北洋连根拔起的实力。让实在的官员给遵纪守法的商人给予保护,来铲除鸦片,这样的人才是老百姓要的官员,如果来的不是这样的人,你们打跑陈树藩有什么作用?”

    “好好想想,杨大哥,现在全国的革命你管不了,也没那个能力管,你能给全国革命做支持的,就是好好的在陕西展革命,好好的练兵、让士兵读书明白道理,等时机成熟了,一举将北洋在陕西的统治连根拔起,然后好好的建设这个地方,这样才是对革命最大的支持!”

    然后司南给杨虎成描述了如果杨虎成他们这样做了,到时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有了各种厂子,能造洋灰、能造水管和机器,到时省里也就能有钱,省里在组织给干旱地区修建水渠、打井浇灌,地里也产粮多了,老百姓手里也就有了余钱了,那革命就算成功了。

    “可是司南,现在该怎么办?而且你的厂子你刚才不也说有麻烦吗,你给哥哥出出主意,该怎么办。”

    司南冷静下来想了一想,然后看着杨虎成,很严肃的问道:“杨大哥,你相信我吗?”

    “咋能不相信,不信你我信谁,你读书多,王先生也是留洋的,张掌柜更不用说了,就连于老先生,当年也救治过笠僧兄(胡井翼),一帮好人我要是不信,我不就成了浑人了吗?”

    听到了杨虎成肯定的答复,司南开始给杨虎成一条一条的说,直到两人形成了一致的想法。

    第一:暂时与陈树藩和解,他效忠谁暂时先不追究,但不能在强制百姓种鸦片,商户百姓按规矩缴税,陈树藩取消额外加征的苛捐杂税,如果陈树藩不同意,就打到他只剩一人一马。和解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北洋派来一个更坏的,手里人枪更多的畜生。

    第二:集中全部人马集中攻打刘镇华,他是陕西不共戴天的仇人,不灭了他,靖**就称不上靖**。集中一路打的好处是北洋内部也不团结,打这一路,另外一路很可能看热闹。

    第三:精简靖**,别人的队伍杨虎成不管,爱干不干,他必须要做了,靖**军资拮据,饭都吃不饱,平均两到三个人才一杆枪,一杆枪合不到5子弹,打完刘镇华就精简,然后让士兵读书明白道理,实际上杨虎成现在一共也只有不到4oo人马。

    第四:司南给杨虎成提供一部分粮食和军饷,刚才给了杨虎成2万大洋的票子,让他打完仗后好好抚恤清退和受伤、阵亡士兵的家人,然后用剩下的钱让士兵吃好、读书识字。

    第五:给他提供一部分枪械,让杨虎成他们先把刘镇华给想法子收拾了,提供的枪械是王文和从礼和洋行买来的5o箱驳壳枪中的一部分,这些枪总共25o支,每支有子弹1oo,司南送了15o支和一半子弹给杨虎成,并仔细给他说了这枪怎么使唤才好用。

    这些事情商量完,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初夏里有些炎热的西安城此时已经凉爽了下来,司南问他有没有办法把枪弄出城去,杨虎成说有办法,他曾经救过的一个兄弟就是东门的守卫连连长,司南一听就问他是不是姓王,杨虎成说就是他。

    于是他就问司南怎么知道的,司南告诉了他回富平给父母烧香整修陵墓时出城的事情。

    又问他怎么运出城去,杨虎成说他这个兄弟在城东墙根底下有一处祖屋,离城墙不到3米,到时他和王连长约好,让王连长在城墙上安排几个可靠的人,用绳子把箱子吊到城墙上,然后在吊到城外,他一会先用电报通知城外的兄弟晚上到时在城墙外面候着。

    司南一听他有电报机,高兴坏了,就说想用他的机器给天津个电报,杨虎成说没问题,要来了司南的电文,两人约好天黑之后就先把武器运到王连长家,晚上4点开始往城外吊,杨虎成拿着报文就离开了这户人家。

    司南则慢条斯理的往家里走去,今天几乎耽误了孩子们一天的功课,司南觉的自己越来越不称职了,之前出去将近一个多月,回来了又耽误了一天。

    看来自己需要找几个专业的老师了,司南心想。

    孩子们已经下课了,司南先给爷爷说了声,然后就去了张炳玉家,和他在书房里把事情说完,张炳玉一拍大腿:“妈的,他不让咱好过,咱也不让他好过,不过司南,你找的这个人能不能靠的住?”

    “没问题,这个人咱们救过,即便是骗了咱们的枪和钱,也不过是小财,在说您觉的这个人会是靠不住的人么?张叔。”嘴里这么说,可心里却在嘀咕,你要是知道他后来做的事情,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两人来到新盖的铅笔厂子,司南心里有事,也没仔细看,来到了油漆车间,油漆车间很小,但密封很好,在这种干净、密封的车间里油漆过的铅笔,将经过烘干炉短暂的烘干直接装箱。

    密封车间里油漆味很重,一般人进来都不大能受的了,这是这几天利用有限的材料试制遗留的味道,听张炳玉说,造出来的铅笔很好,就连几个洋伙计都赞口不绝。

    在油漆机底下,有一个不小的空档,张炳玉弯下腰钻进去,用手一扣,一块非常厚木板就被提了起来,司南仔细观察这块木板,现被漆成了土灰色,和地面完全一样,木板下有一个洞口,张炳玉钻进洞里,过了十来秒钟就搬上来一个箱子,不一会功夫15o支驳壳枪和一半子弹就取出来了。

    箱子并不大,一个大车绰绰有余,但为了掩人耳目,张炳玉还是装了两个大车,在遮盖好之后,让自己家里的老伙计也赶着一辆车,一路上装做送煤的大车,大摇大摆的来到东墙根。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