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191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北王1918-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南想了半天,琢磨出一个招,说给了两人听。

    “这能行么?”张炳玉、王文和惊诧的问了一句。

    什么方法?很简单,就是分批付款,预付多少,到货多少,开工半年没问题在支付剩余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如果实在不行,全款也行,但万一这个拉契尔忽悠咱们呢,机器要是出问题比较多,咱们生产受影响,就可以借故不付尾款。”其实司南一点也不担心,这种付款方式,在欧美是很普遍的。

    “干了!”张王两人对视良久,张炳玉咬牙切齿的说了这么两个字,然后三个人凑在一堆开始商量电文。

    好容易拟好电文,递给电报局的伙计,伙计傻眼了,这是通电呢?还是普通商业电报?

    好家伙,密密麻麻一大堆,都赶上这几年那些督军、省长们动不动就明码全国,长篇大论的通电了。

    “一、二、三”好容易数完字数,伙计都快成斗鸡眼了,算了半天。

    “先生,电报费一共十二块大洋。”伙计有些不好意思。

    王文和有些肉疼的数出十二个大洋,看样子他也觉的贵的蛋疼,司南看着王文和的样子笑得有些直不起腰,伙计收完钱,心里也乐,今天跑这趟活的奖励赶上小一个月的收入了。

    送走了拿着回电的伙计,司南拿起桌子上的电文,塞到王文和手里。

    “王叔,这个电文收好了,等以后厂子开起来,我们一起努力把厂子建成全中国最大、最好的铅笔厂子,到那一天,您就把这个电文裱好用镜框封起来,放在您的办公室,是个很有意义的纪念,等您老了,您可以给您的儿子、孙子说这个电文的故事。”

    “对对,司南说的对,文和,收拾好了!”张炳玉一脸赞成,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可也知道这是自己兄长事业的象征。

    看着王文和、张炳玉高兴的样子,司南决定给他们提个醒,浇盆凉水,顺便呢也打打气。

    “王叔、张叔,咱们做的这个事情,是中国的独一份,即使失败了,过上几十年大家也会记得,曾经在西安城里,在咱们脚下的这片地上,有几个人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铅笔厂子,虽然失败了。但那是中国人的第一个铅笔厂子!在说了,我就不相信,一个简单的铅笔厂子,我们开不起来!”说完,司南“嘭”的一声砸了一下桌子。

    “张叔、王叔,我有过家、受过苦、要过饭、求过人。什么好人、坏人、白眼狼都见过。可我不信命,我多少回差点死了,但我活过来了。我不但活过来了,我还要活的比别人好,比任何人都精彩。我不单单自己要活的精彩,我还要我的弟弟妹妹,爷爷奶奶,帮过我的叔叔阿姨跟我一样活的精彩,活的顶天立地!如果能这样,我纵是死了又能如何?”

    一声声爆喝!冉冉亮的泪珠充斥在司南瞪圆的双目。

    这一刻,张炳玉、王文和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第八章 亲情最美】………

    电报折腾了半天,三人坐下歇了一会,司南到铁匠炉边看了看,蜂窝煤大概差不多了,找个木板把三块煤端进办公室。

    夹起一块放进屋里的火炉,火炉的火正旺,不一会功夫蜂窝煤底部的引火层就通红,小心翼翼的用火钳子加起来,放到煤炉的底部,打开风挡和出灰口。

    司南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又夹起一块煤对准炉里的煤,让窟窿和窟窿对齐,慢慢的放了下去。

    火钳子递给张炳玉,张炳玉也学着司南的样子把剩下的一块煤放了进去,虽然有些笨拙,但终于还是放好了。

    看见墙角的木架上有一个洗脸用的铜盆,司南舀了几瓢水倒进铜盆,把铜盆放到炉子上。

    屋里里慢慢的有了一股怪味,司南抽抽着鼻子闻了闻。

    “张叔、王叔,你们问道这股怪味了吗?”司南问道。

    两人抽了抽鼻子,给了司南一个肯定的答复。

    司南这时候开始给两人解释,这是什么东西?这怪味叫煤气,是蜂窝煤炉子里面的煤燃烧产生的,是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气体。

    然后又讲了如何应对这种气体,比如晚上如果放在屋里,要尽量在屋顶的位置或者门顶、窗顶留有能对外面通风的口子,这样就不会有事。

    千万千万不要把炉子放在冬天遮盖的很严实的屋里,要不然屋里睡几个人就死几个人。通风口一定要留在高处,房门下面的通风口是不起作用的。

    然后又指着炉子上的排气孔,解释为什么要有这个东西,这上面是要套用洋铁皮卷的管子,连说带笔划,终于让两人明白了。

    洋铁皮司南还没在西安见着,估计也没得卖,上海估计应该有吧,到时候打听打听。

    不过今年冬天煤炉只是试用、试制,时间上来不及了,明年冬天才是大卖的时候,铁皮管子这事倒不急。

    铜盆里的水已经开始冒热气,司南伸进去手指试了试,烫手。

    拿了一块抹布,端起铜盆,让两人看了看炉子里的蜂窝煤。

    炉内,淡红带点蓝的火焰冒出炉口有一寸高,蜂窝煤的窟窿里红红的,显然火力不小。

    张炳玉和王文和看了啧啧称奇,这会功夫,张炳玉已经给屋里另一个火炉里添过好几块煤球了。

    “真省,火候还不小,挺热乎,就是这个味不好闻。”王文和感叹道。

    然后司南蹲下,指着风挡和出灰口,挡住出灰口,一边调整风挡一边指着变化的火焰解释,出灰口在不需要换煤或者煤烧的过烂,夹不出来的时候才打开,平时都是关着的。

    而调整一下风挡,随着调整火焰的高度就一会下降、一会上升,这就调整了火焰大小。

    然后司南解释,这种炉子,晚上不用的时候,完全封住风挡和出灰口,只要里面有三块煤,有一半左右还没烧完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打开风挡,火一会就起来了,根本不像别的炉子那样白天要重新生火。

    “好啊,真好,就这会功夫,估摸着能省一半煤,这个买卖好,穷人家里用又便宜又省,洋火也能节约不少,好东西啊!”张炳玉一边调整着风挡一边看着火焰感叹。

    “叔叔白活了几十年了,还是读书好啊,司南有本事!我那时候怎么就没想着好好读书呢。”张炳玉把炉子全部封死,站起来用佩服的眼光看着司南。

    “张叔,您问问王叔,这都是小伎俩,人家洋人那才叫真本事,您放心,等我留洋回来,还有更多的好东西等着您造呢。”

    “哈哈,好!有志气,我和你王叔等着你留洋回来,咱们开大大的工厂,和洋人比一比。”爽朗的笑声在炉火的掩映下让屋内无比热烈。

    司南跟张炳玉和王文和说了自己这几天一直做梦的事,张炳玉叹了口气,合计了一下,决定后天一大早亲自赶着车去一趟富平。

    王文和一听也要去看看,加上之前就要去的爷爷,四个人在路上也不孤单,事情就这么先定下了。

    天已经快黑了,三个人往张炳玉家里走去。

    司南检查完几个孩子的功课,现都完成的特别好,每人奖励一颗红豆,带着三个小家伙回到爷爷家。

    爷爷已经收摊,正和奶奶在南屋张罗着做饭,几个人放下课本文具,都进厨房帮忙。

    很快吃完晚饭,收拾东西的时候,司南给爷爷说和张叔他们约好后天去富平看看老家,爷爷说当去当去,后天一起走。

    几个孩子吵吵着也要一块去,司南好劝了一阵,最终答应等天暖和了,带他们去一趟。

    爷爷晚上咳嗽的厉害,司南听着难受,虽然这几天一直给老人家说现在有钱,让爷爷奶奶多吃点好东西补补身体,但爷爷奶奶依旧照旧。

    看来明天得请魏掌柜来给爷爷瞧瞧,等爷爷主动去基本别指望了。

    看了一会书,慢慢的回忆曾经学习过的知识,虽然隔了几十年,但毕竟是当时下过苦功的,司南看的很快。

    深夜,司南又从梦中惊醒,依旧是那个无比熟悉且又陌生的梦。

    早上起来吃完饭,帮着爷爷出完摊,带着孩子们到了教室。

    上午给孩子们解释了什么是笔划,横、撇、竖、捺等等。

    司南动用了自己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平举的胳膊就是横、右腿斜着伸出去是撇,左腿斜着伸出去叫捺,人直直的立着叫竖

    然后把一到十的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念数字,又把每个字的笔划叫着孩子们读了几遍。

    布置好让孩子们多写几遍一到十的字,司南出了教室去找魏掌柜。

    到了福诚药房,一问才知道魏掌柜有事出去了,后天才能回来,把事情给崔帐房一说,崔帐房笑着指着坐堂大夫,说这是我们店里最好的李守义大夫。

    李大夫就是那天验看小丫药方的先生,李先生跟司南聊了会,详细的问了问司南听到和看到的爷爷的状况。这才拿上出诊盒跟着司南去了烟摊。

    到了烟摊,爷爷有些不乐意,说自己身体好着呢,司南差点睡在地上打滚耍赖,才把爷爷说通。

    这会的爷爷在李先生的拿捏下像个乖宝宝。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李大夫仔仔细细的观察、询问半天,坐在那里思量了好一会,开出几剂药方。

    司南把药方揣到怀里,又带着李先生到家里,说一定也要给奶奶瞧瞧。

    到了家里,奶奶正盘腿坐在炕头给信娃补褂子,信娃不老实,昨天跟兴业和顺子玩的时候,玩的有点疯,几个人拉扯,信娃的褂子线脚开了。

    奶奶有些纳闷,这好好的干嘛请个先生来。

    司南几句孝顺话出嘴,说您要是不让先生把身体给您瞧的棒棒的,养好了身体,谁给我们做那么香的饭菜,一堆好话突噜出来,奶奶高兴的听从了李先生的指挥。

    李先生给奶奶开完药方,安顿好奶奶,司南跟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