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足迹-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土品牌当然不甘示弱,他们中的大多数开始通过上市或者联盟风险投资基金来扩张或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酒店业:经济发展的见证者(3)
2006年10月,如家成为行业内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今,它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酒店连锁品牌,拥有400多家酒店。经济型酒店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大批风险投资基金的目光。如家、锦江之星、7天、汉庭以及一些其他品牌也陆续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大批资金用来扩张。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行业就发展起来了。截至2007年,中国已有100多家经济型酒店品牌和1000多家经济型酒店。
  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样的规模还远远不够。在西方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型酒店的数量占整个酒店行业的70%,而这一数字在中国还不到10%。
  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
  过去的7年,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健康、快速”来形容。而这一发展趋势会“在未来10年里一直持续下去”,法国雅高集团亚太区总裁迈克尔?艾森柏这样预测。
  雅高于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为止已经成功地将旗下的6个子品牌引入中国。
  据统计,到2007年年底,中国有13378家酒店,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但是这一小部分的年平均入住率却是相当地高,在中国的主要城市里能达到70%到75%。
  现在,几乎所有的外资酒店管理品牌都已经进入中国,他们在市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如雅高一样,他们不仅带来了成套的酒店子品牌——从四星级和五星级品牌到经济型酒店和公寓品牌——还迅速地将网络铺满中国的各大城市,从主要的枢纽城市到二级和三级城市。
  以雅高为例,其旗下的品牌现在包括奢侈品牌Sofitel、五星级品牌Pullman、四星级品牌Novotel、公寓品牌Mercure和Suithotel以及经济型酒店品牌Ibis。艾森柏说,公司的最新计划是在2010年之前把在中国管理的酒店数量发展到180家。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令人激动的市场,到2011年的时候,中国将成为我们在亚洲最大的市场”,他说。
  雅高的例子在外资酒店管理品牌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外界往往把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归结于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的亚运会带来的消费刺激,但是他们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雅高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从来不会专门为奥运会而设定”,艾森柏解释道。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频繁的境内旅游活动才是吸引我们来的真正原因。”
  其实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本土的酒店品牌从来没有放弃过和外资品牌进行抗衡。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为止,中国大约有180多家本土酒店品牌;但遗憾的是,除了锦江、如家和首旅集团以外,大部分都不为人知,更不用谈如何与外资竞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吕聚杰解释道,“他们缺乏耐心,没有从长远的计划去发展自己的品牌”。艾森柏也补充道,“英语语言能力其实是他们最大的困难”。
  但是,无论是对于本土品牌还是对于外资品牌,“人才的缺乏”是他们现在面临的共同挑战。“大约10年前,人们都以在酒店行业工作而骄傲,他们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薪水却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吕聚杰说。
  为了应对急速扩张带来的大量人才需求,许多外资酒店集团开始在大陆成立人才培训学院或者基地,比如香格里拉和洲际。艾森柏说,雅高也在考虑培训学院的事情,因为“培训出更优秀的人才确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丁清芬/文
  附录
  大事记
  1978年,应改革开放的需求,国家批准了第一批合资酒店的建立,其中包括广州白天鹅、中国大酒店、北京建国饭店等。这标志着中国酒店行业的开始。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这是中国酒店历史上第一个引入酒店管理集团的案例。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雅高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88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后来分别于1993年、19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1993年7月,为了扶植本土饭店管理集团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95年,中国酒店业利润开始下滑,直到2000年才出现恢复性增长。
  1996年,第一家经济型酒店集团——锦江之星——成立。从此,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蓬勃发展。
  2006年3月,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旅游行业标准。
  2006年7月,国家旅游局创建的白金五星级饭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和审核,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花园酒店和济南山东大厦4家饭店入围首批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名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桑塔纳——成就汽车产业的小轿车(1)
如果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尽人皆知的代表性产品,那么桑塔纳小轿车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无车能及的地位。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产销国的今天,在汽车已从奢侈品变为大众代步工具驶入千家万户的今天,桑塔纳依旧是卖得最好的车型:2007年卫冕中国轿车销量冠军。
  今天,依然有少数不熟悉车的消费者将桑塔纳与其生产者——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混为一谈。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一样,当中国的道路上尽驰桑塔纳,当桑塔纳成为中国第一代公务用车和私人轿车的时候,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大众就是桑塔纳,桑塔纳就是大众。
  这个在其本部早已停产的车型(一共生产了13万辆)在中国却大受欢迎,这一点让德国大众有些“哭笑不得”。“我们从没有想到桑塔纳在中国会这样受欢迎(每月销售万辆)。今天,在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稳固立足的中国市场上,桑塔纳的需求量之大让我们在三番五次作出停产决定后还是不得不在上海大众继续生产这个在中国热销的车型。”大众中国副总裁张绥新博士如是说。
  没有桑塔纳就没有中国轿车业今天的繁荣。这已经是被历史证实的共识。
  桑塔纳在中国的成功和其生产厂家上海大众——德国大众在华的合资厂(也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后的第一个汽车合资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桑塔纳是上海大众的第一款下线产品。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款中西合璧的汽车。大多数中国的驾驶者都开过桑塔纳——基本款的桑塔纳,国人称其为“普桑”,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驾校学习驾驶时开的车。
  显而易见,没有任何一款车可以像桑塔纳这样见证中国汽车发展史的辉煌成就,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匹敌上海大众对中国汽车产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坎坷的6年探索
  实际上,桑塔纳的国产得以实现应该感谢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一款自主汽车品牌——上海牌小汽车。
  1978年是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命运的一年。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要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准备引进一批装配线。中国汽车产业之父饶斌(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建议把引进的轿车装配线放在上海,对上海轿车厂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轿车制造厂。他认为,上海工业基础好,又是国内唯一批量生产轿车的基地。于是,他迅速联系上海市政府,联合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总局、上海市机电一局、上海拖汽公司(上汽集团前身)共同向国务院起草报告。报告经上海市领导审核同意,再经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审定后,于8月9日由饶斌和陈锦华副市长签发报送李先念副主席、纪登奎、余秋里、谷牧和康世恩副总理。
  这就是著名的“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
  前后不到1个半月,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著名的“上海轿车项目”获批成立。余秋里副总理批示同意和外商接触并开始谈判。
  从1958年凤凰牌小轿车(1963年更名为上海牌,一种模仿梅赛德斯—奔驰170的轿车,1991年11月正式停产)在上海诞生,一直到1978年,这个城市对于轿车的生产从未停止脚步,只是生产批量小,生产水平一直很低,年产量从未超过3000辆,上海牌轿车累计生产1万余辆,还不及后来的桑塔纳的月产量,更难想象现在上海大众的年产量已达40万辆了。
  参观过中国现在的世界级汽车生产工厂,看过那些现代化的生产线和机器人焊接车间之后,很难想象1978年上海的轿车生产还停留在手工阶段。用上汽老员工的话说,那是架在板凳上用榔头敲出来的。
  当时,国外的同行和媒体在参观过上海汽车厂后,都不相信能在短期内改变上海汽车制造业如此落后的现状。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企业在考察过上汽后都对合作失去了信心。
  但在不断的接触和谈判中,美国通用建议采取双方出资建立合资企业的策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支持。
  1925年,21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曾在雷诺汽车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