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以后有几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以后有几国-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屡次失信,已使孙策对其彻底所望,明白了袁术是个不堪成事的无能之辈。恰逢孙坚旧部朱治以袁术政德不修为由,劝孙策设法回到家族有地缘关系的江东,自据一方。终于,孙策感到时机到了。

  于是孙策设计对袁术说:“亡父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助舅父吴景征伐横江。攻克横江后,我便可于当地召募江东士卒。那时,我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说罢更以传国玉玺为凭。

  袁术好利忘义,瞻前而失于后,虽知孙策对己不满,但他却自以为当时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即使让孙策领兵东下,他也未必能有作为,又贪图玉玺重宝,便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并表奏朝廷加封孙策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

  孙策把握时机,率领孙坚旧部及自己数百门客脱离袁术势力而去。时值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孙策年仅21岁。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孙策授意下,朱治派人从已被刘繇占领的曲阿将吴夫人及孙策诸弟妹偷偷接出,辗转迁移至阜陵,免除了大军东征后顾之忧。

  再无所顾忌的孙策,遂帅大军征讨刘繇。由于孙策军纪严明,得到当地百姓的踊跃支持,沿途民众争相投奔,等到到历阳时(安徽和县),孙策兵力已扩充到五、六千人。

  兵马既足,需有将帅,于是孙策写信请童年好友周瑜赶来助拳。周瑜闻讯,星夜率其新近招募的数千精兵到来,两者合兵,兵力已达万人之众。

  既有孙策之武,复兼周郎之智,孙策军势如破竹,接连攻下横江、当利,屯兵牛渚,再渡江击破奉刘繇为主的笮融、薛礼等防御部队,继而转战海陵、南下小丹杨、湖孰、江乘,所到之处,档者披靡。

  刘繇此时已被孙策打的肝胆俱丧,协同名士许劭出奔豫章,而曾与孙策战成平手的刘繇将领太史慈,这时也被孙策俘虏,归降孙策。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孙策犒赏有功将士,并派遣手下将母亲及诸弟接来同住。并发恩布令,通告说:“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戶;不乐者,勿强也。”于是几天之间,兵勇四面云集归顺,累计有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

  至此孙策威震江东,形势如日中天。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孙策继续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乘势攻破盘踞当地多年自称东吴德王的严*等盗匪;又遣吕范、徐逸往海西攻打陈瑀,缴获其吏士并妻子四千多人。

  于是孙策将原先地方官吏全部更换,自领会稽太守,以舅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堂弟孙辅为庐陵太守,以朱治为吴郡太守。同时任命彭城张昭、广陵张紘、秦松、陈端等共为谋主。同年再遣使者诘问王朗,王郎惊惧归降。又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都,开始与汉朝中央直接往来。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孙策派遣王朗觐见曹操。曹操心知孙策勇猛超凡,只可安抚,不能力敌,感叹道“猘儿难与争锋也!”。于是将从弟曹仁女儿许配孙策小弟孙匡为妻,又让儿子曹彰迎娶孙贲之女,并举荐孙策次弟孙权为茂才,册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加爵吴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西讨黃祖,兵马行至石城,忽然惊闻袁术部将刘勋只身前往海昏,便分遣堂兄孙贲、堂弟孙辅率领八千人马到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抓获袁术妻子部下零零散散合计三万多人,还有传国玉玺也一并收回。

  此刻孙贲、孙辅已在彭泽攻破刘勋。于是孙策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拨给他三千人马保守皖城,其余人众则随他全部移往吴地。孙策本部加上新近收得的刘勋兵马二千余人,统计有兵马数万,战船数千艘,兵精粮足,遂进夏口攻打黃祖。

  这时刘表派遣侄子刘虎、南阳韩晞将长矛兵五千余人来做前锋,会合黄祖本部万余兵马,与孙策交战。

  孙策亲率周瑜、吕蒙、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将领同时并进,与敌大战旬日,最后黄祖军几近全灭。韩唏战死,刘虎、黄祖脱身逃走,斩首千余,其士卒溺死者高达万人,孙策缴获黄祖战船至于六千艘。

  五、六年间,孙策先后经历战阵百场,以二十余岁之龄攻必取,战必克,所向无前,当者披靡。割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统一江南。古往今来,一人而已。

  许贡在给曹操密信中说“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后世皆据此称孙策为“小霸王”,而其才识明断实过于项羽。

  陈寿称赞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然而天妒英才,越是英雄,越是会早死。

第23节 天煞孤星说孙权
你信命吗?

  在这个崇尚科学的世界中,这种问题似有些可笑,甚至于有些傻。但我们的祖先们,却曾为此沉吟求索,绞尽脑汁,穷千年智慧渴望找寻答案。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因此应运而生;它们也确曾在我们传统社会数千年的时光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现代,由于很多理论与现代科学观点不相符合,甚至于与科学相违背,所以今人通常把这些统而化之的称作——封建迷信。

  真的是迷信吗?

  那么我问你,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吃好住好,头脑聪明,工作顺心,娇妻灵儿,名扬四海;可有的人却其貌不扬,家徒四壁,无父无母,丧妻丧子,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为了一碗饭,一间屋,奔波,拼命,直到死去。

  这些真的毫无原因可寻?若如此,莫非现代科学承认有绝对的偶然或绝对的必然存在了?

  通过现代科学基础——“数学”观点来看,这世上一切最终都可以进行量化,归结为数字表示;而既能成为数字,就必然能与其它事物(数字)发生客观联系并最终获得其规律,获悉其——定理,即俗称的“定数”。

  古代文献记载“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这个数,就是定数,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也指已经发生或必然会发生的情况。能够改变就不是定数,而是变数,就象能够被推翻的数学公式,是不准确的公式一样。

  古人又说“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这个“无所谓人”的先天之命,同样是指定数,只不过这个定数被神化了,人们玄之又玄的称它作——天命。

  定数不能改变,天命同样不能改变。还是那句话,能够改变的,就不是定数,也不是天命。

  不相信吗?我们以三国时孙权为例,来为“天命”看个究竟。

  根据《宋书。符瑞志》记载,孙坚妻子吴夫人怀孙策时,曾梦月入其怀,而后孙策出生。后来怀上孙权,又梦日入怀,她将这消息告诉孙坚。孙坚惊喜的说:“日月分别是阴阳之精,贵不可及的象征,我们后代要飞黄腾达了!”

  呵呵,天命,天命开始出现了。

  遗憾的是,孙坚不通易理,仅仅说对一半,梦月入怀,月者至阴,阴则偶,偶则吉,确是子孙显贵的征兆。但梦日入怀,则非但不是好事了,且其凶极矣。

  需知日者,阳也,苍穹之象,代表宇宙间最强存在。在《周易》中成乾卦,卦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术数中,它象征着至高无上,无与伦比。

  您说话了,至高无上还不好?谁不想至高无上啊?!

  但朋友你也要知道,中国人习惯把数字分为奇数和偶数,阳为奇数,阴为偶数,阳数最高代表为九,阴数最高代表为六,每到阳数逢九,数必进一,循环无穷。

  为什么要这样呢?原因在于,古人认为九九是天,人不可能穷尽天数,所以至阳则“奇”,也就是穷尽、到头了,只有通过阴数(偶数)与它配合,人类才能运转阴阳,窥窃天机,这也是术数根基所在;同时一阴一阳,逢九进一,究其根本,更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二进制算法相同。堪称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科学文化结晶”。

  所以古代帝王不叫“九九至尊”,而取其半爻称作“九五之尊”,就是缘自人命承受不了九九之数,强极必尽的道理。

  读过文天祥《正气歌》的朋友也都知道,其中有所谓“嗟予遘阳九”之句,就是指命行阳九,在人间便气数尽绝,面临死亡。

  吴夫人梦日入怀而生孙权,如果把这当作征兆而推测孙权命理,则其正暗合阳九之数,证明孙权乃是万中无一的至阳命格。

  通常有这种命格的人,九成九会早死夭折,因为在命理上阳九则奇,奇则穷尽,尽也就注定要死了。

  但凡事却总有例外,命理同样如此,或者说天命注定就有某部分人生成这样。有很少一部分至阳命格的人,非但不会夭折,且必定大富大贵,人中龙凤。

  归结原因只是一句老话——“天意难测”。

  可是,既然不死的这群人超脱常理,成为特例中的特例,所以理论上讲,此时他们已不是人,而是——“煞”,即本不应存在的凶戾之物。命理学上我们将这类人称作——天煞孤星照命,或者命犯天煞孤星。

  所谓天煞,就是指那些天地生成的恐怖、不吉的事物或灾害。而孤星,即如字面所讲,孤孤单单一颗星,虽然星光灿烂,却无人能与它分享辉煌。

  翻阅中国史书,虽然一朝一代间这种命格者可说凤毛麟角,但推及历朝历代,整个中国历史,“梦日入怀”的英雄母亲也所在多有。

  《晋书。刘聪载记》记载刘汉刘聪“初,(刘)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征也,慎勿言。’十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