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直至黄昏逝去,夜幕降临。可见思妇期盼归人心情之切。全词至此,一个独立黄昏渡头翘首企盼的闺中少妇形象已十分丰满地再现出来。

  洪咨夔一生著述颇丰,有《平斋文集》三十二集行世,其中《平斋词》一卷,总体风格慷慨放逸,气魄恢宏,镗鞳大声,骨气遒劲,大有稼轩雄健之风。然于耆卿柔腻之作,亦偶一为之。如这首《眼儿媚》,纤弱缠绵,真挚动人。且手法含蓄,用笔舒畅圆转,与其豪放类词作风格迥然相异,实是一首清丽可诵的婉约词佳构。(沈立东)

          柳梢青
         七夕   
         刘镇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自鹊桥乞巧的美丽传说诞生以来,以“七夕”为题的词作可谓连篇累牍,其中不乏名家大手之笔。或欧阳修“肠断去年情味”(《鹊桥仙》)令人心酸之辞;或如秦少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故作豁达之语;或如范成大“新欢不抵旧愁多”(《鹊桥仙·七夕》)不无抱怨之言。然而,他们词作的基调无一不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悲剧爱情俗套中徘徊。刘镇这首“七夕”词一反常规,既不去写少女们度针乞巧的虔诚;也不去写双星一年一度鹊桥相逢的悲欢;更不是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去抒离别相思的苦衷。而是以“七夕”良辰为发端,来装点一个洞房燕尔、新人戏闹的喜剧故事。

  词的开篇“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描绘了“七夕”夜景:那为睽隔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已经悄无声息,萤火虫在秋夜中飞来飞去,庭院中秋花香气阵阵飘来。喜鹊性喜燥恶湿,故曰“干鹊”。据《荆梦岁时纪》载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结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牛郎。嫁后遂废织紝。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此后每逢七夕,便有喜鹊为他们的相会而于天河搭桥。词中“收声”二字表明桥已搭成,此刻双星正沉浸在久别重逢的甜蜜之中。萤火虫素喜湿,故曰“湿萤。”流萤飞舞,点示时分已在夜晚,秋香四溢,为后文喜庆气氛作一渲染。紧接着以下四句写乞巧新妇。“步月移阴”是说月行而花影移,此句由“月移花影动”翻套而来。表明时光的流逝。“梳云约翠”是“人在回廊”中新妇的严妆。这位高梳云髻、横插翠簪的新妇正在曲曲折折的长廊之上举目凝望天河双星。

  新妇佇立回廊,此刻新郎如何呢?上片在结束对新妇的描述之后,落笔则写新郎的情态举动。

  过片“醺醺宿酒残妆”写新郎正带着昨晚喜宴上的醉意,脱去外衣,等待着新妇乞巧归来,共度良宵,进入那令人心醉的温柔之乡。“待付与”三字表现了新郎等待心情的焦急。大约这对新人花烛大喜之日正在七夕,新妇过门经过繁礼缛节之后,还得去乞巧,完毕后方始归入洞房。因此惹得新郎不禁情切切,意绵绵。待得新妇刚入洞房,即便为她除去古婚礼中用以遮面的扇子,然后则扯衣调笑,一时闺阁之中有甚画眉者也。却扇,古时婚礼中行礼时,新妇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谓之“却扇”。藏娇,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表示新郎对新妇的真挚之爱。牵衣索笑,把洞房中这对新人相互宽衣解带、嬉戏打闹的和谐气氛渲染到极点。煞尾句“今夜差凉”以景作结,是说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凉爽之夜!是的,天上有离别一年终得相聚的双星赴会;人间有相思数载终成眷属的美满姻缘,这个夜晚实在是妙不可言的。

  全词格调疏朗隽逸,情韵自然流丽。同时,词人巧撷神话悲剧故事中喜剧式的理想结局为发端,对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作了衬托,使全词显得气氛热烈欢快,情趣无限。手法不可不谓新颖别致。词人刘镇为南宋宁宗时代人,文名远播,世称随如先生,著《随如百咏》,其词甚工,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评其词以“新丽见称”。观这首“七夕”词,谭先生之评实不虚誉。(沈立东)

          南柯子
         曾揆   

  桐叶凉生夜,藕花香满时。几多离思有谁知。遥望盈盈一水、抵天涯。雨洒征衣泪,月颦分镜眉。相逢又是隔年期。不似画桥归燕、解于飞。

  这是一首以传统的思妇怀远为题材的词作。作者曾揆字舜卿,号懒翁,为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从《绝妙好词》和《花草粹编》中录存其词五首,内容大抵皆离别相思之类,风格婉约,清丽可诵。这首《南柯子》是其现存词作中代表作品。

  全词抒发的是一位夫在边关的闺中思妇离索孤寂的情怀。词首二句“桐叶凉生夜,藕花香满时”在环境的描绘中交待了思妇所处的时令和具体的活动时间。时令是在荷花飘香的夏末秋初。时间是在一个梧桐下叶凉意微生的夜晚。尽管词人笔下描述的是一派良辰美景,然而,对于闺中独处的思妇来说却又是一个难眠之夜。“几多离思有谁知”正道出了她这个夜晚极端孤寂的内心世界。这一句告诉读者,这位思妇不仅离愁别绪无穷无尽,而且无人理解,无处诉说。因而在寂寞无聊之中,只有“遥望盈盈一水、抵天涯”。盈盈一水,用《古诗。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成句,暗示征夫与思妇相离如牛郎织女虽只一水之间,然而却睽违两地,如隔天涯,无由相会。

  词的上片景语与情语貌似神离,实质乐景悲情对照反衬,效果更佳。

  过片“雨洒征衣泪,月颦分镜眉”二句状思妇为丈夫裁制征衣时的情态。时已夏末秋至,凉风渐起。“秋风吹妾妾忧夫”(陈玉兰《寄夫》)。思妇自然会想起这戍边陲的丈夫。“雨洒征衣泪”应是“泪雨洒征衣”。形容思妇在剪裁缝制征衣时“剪声自赏和肠断,线脚那能抵泪多”(叶正甫妻《寄衣》)的凄苦情态。“月颦分镜眉”。同样因格律之故而应是“眉月分镜颦”。闺妇对镜凝望,双眉紧锁。眉月,指女子眉如新月。思妇为何流泪和颦眉?因为“相逢又是隔年期。”夫妇相聚之期尚在数载之后。隔年,自非是明年,而是相隔一年乃至几年。“又”字点明相会之期一再延宕,渺远无限。煞尾二句“不似画桥归燕、解于飞”抱怨人不如燕。于飞,比翼双飞,常用来喻指夫妇和谐亲爱。典出《诗经·大雅·卷阿》。燕子按时返归,于画梁之间,成双成对,比翼飞翔。而人呢?言外之意却不能象燕子那样出则成对,入则成双,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绾束二句咏物寄怀,揭示主旨。凄怨之情,溢于言表。(沈立东)

          念奴娇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二月,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和司理权通判事赵与等坚守。由于援兵迂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李诚之自杀,家属皆赴水死。赵与只身逃出,写了一本《辛巳泣蕲录》,详述事实经过。这首词见于述古堂抄本《辛巳泣蕲录》。

  题目说明作者因避灾祸,而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这首词。作者所避灾祸,即指蕲州失陷事。“溢江”,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新亭”,即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

  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这里暗用此典,表现了强烈的思亲思乡的悲凄之情。接二句又补说:整天想回家乡,但回不去。语气表面平淡,内则极为悲愤,因为不能回去的原因,是那里被敌人占领了,白白辜负了杜鹃鸟“不如归去”的殷勤叫声。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实则在鸟的“不如归去”叫声中,更突出了有家不得归的悲凄感情。下面调转笔触写眼前:我正在新亭上为怀念家乡而悲凄流泪,亭外潇潇雨声,更增加了悲凉气氛。这里暗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明不是一般的怀乡之情,而主要是悲叹国土沦丧。结三句大阖,眼前的长江,尽管有万里长,也难以流尽我这家国之恨。语极朴实,情极沉重。比喻形象,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媲美。

  换头承上,设想蕲州目前的情景,江口依然跟当年一样,鸟啼花谢,可是地已易主,景是人非了。“江口”,是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这是由于上片结句写到长江,也是词人所面对的景色,自然而然引起的联想。以下六句,追述敌人侵扰带给蕲州的灾难。前后三句各有所侧重。“燕子”三句,通过燕子找不到旧巢,写城市被破坏的情景。不懂人事变化的燕子,照常飞来,可它们在呢喃低语:怎么往年筑巢的雕梁找不到了?这里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暗示蕲州被金人烧杀掠夺一空,几成废墟。笔触极淡,感情却极为沉痛,且含有对敌人的强烈仇恨。“最苦”三句,则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当时人民被屠杀的悲惨情景。金沙,据清嘉靖《蕲州志》载:“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这里指代蕲州。宋代蕲州在这次金兵侵扰前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