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奇-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雪奇在敲打铁牌子的声音中醒了过来。来这个时代这快两个月了,她已经慢慢习惯了每天五更时分寺庙里的行者敲着铁牌子或者木鱼挨厢挨坊挨街挨门报晓的声音。苏雪奇经常在听到这样的声音时,悠悠地从梦中醒来。而这样的时候,她并不觉得难过。古代有古代的好处,生活节奏慢,加上她又不需要出去工作,每天都能完整地保证八小时的睡眠。以前早上六点半闹钟叫她起床的时候,苏雪奇内心都挣扎得很痛苦。现在好了,每天五更时分,准确地说每天早上四点让她起床,她也一点不觉得难过。
  天气实在是越来越热了。虽然才五月中旬,但是单衣也渐渐穿不住了的感觉。苏雪奇整天呆在房间里,尽量不出去见人,为的是能少穿点衣服。她已经去绢帛店买了罗纱麻料,又去裁缝作请人代为剪裁,但是衣服做出来还得几天。夏天除了要穿轻薄质地的衣服外,最离不开的一个物件就是扇子了。苏雪奇趁着早晨暑气未至的时候,打算自己去早市买扇子。
  唐进听说她要买扇子,就建议她早上去,说是潘楼东面的十字大街上,卖什么样扇子的都有。
  
  苏雪奇穿好衣服,洗了脸,梳了头,从房里出来,唐进已经开始扫院子了。唐进是个勤快的仆人,从小在唐家长大,唐家并非富户,但家境自上两代就一直殷实小康。每天早上,唐进会在五更时分起床,然后清扫院子,接着去早市为全家人买回早饭。苏雪奇见唐进整天忙进忙出的,从没见他喊过累,脸上总是一副从容而又朴实的表情。
  现在从容而又朴实的唐进又在清扫院子,苏雪奇和他道了一声“早”,然后从他身边走过,出了唐家的大门,依着前晚唐进指点她的潘楼东边的十字大街而去。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人们三三两两的,都是去赶早市的。
  说起这早市,还真让苏雪奇大开眼界。苏雪奇看到一些店铺已经收拾干净,打开门开始做生意了,有一家卖葫芦羹的,门口条凳上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另有一家卖炒肺的,已经炊烟袅袅了。
  苏雪奇一路走过去,发现不但是这些卖吃食的,街上竟然有不少店面卖起了洗脸水。如果谁是早上从被窝里爬起来就出了门的,可以先在街上买一盆洗脸水洗干净隔夜的油垢,然后再到临家卖煎点汤茶药的摊子前喝上一碗茶药,如果早餐的预算比较多的话,还可以去吃个灌肺、炒肺,或者烧饼、笼饼(馒头)之类的。
  眼看着街面上热闹起来,有人在当街洗脸,有人在趁着笼饼出笼的腾腾热气数铜钱,还有人在像她一样四处打量着,还没有做决定。
  苏雪奇正在一面走,一面体察大宋朝的市井民风,就见人有赶着驴车,车上苫着一摞宰好的猪肉打她身边过去。苏雪奇张了张嘴,车上的猪肉总也有好几只猪。正在那惊讶呢,又一个驴车赶着一车的羊肉从她身边过去了,看看羊头,十几只也不止的样子。
  苏雪奇看得越来越有兴趣,一时间倒忘了自己是出来买扇子的。她仔细观察早市上的买卖行当,原来卖鱼的是用一根细柳条把鱼从两鳃之间穿过串成一串,然后泡在一个浅的圆木水桶里吆喝着卖的;酒店门口挂着酒幌子招揽一早出门的人们进去打酒;还有卖粥饭点心的,凭着清亮的嗓子,把粥饭的名字长长地叫出来送到人们的耳朵里……
  街上穿各种各样颜色衣服的人都有,戴各样帽子、头巾的人都有,甚至有扛着锄头的农民,估计是住在城外不远处的,也来赶早集;至于揺船的船夫、做买卖的商人、作坊里的手艺人、当官的、读书的……看起来百业千行的人都出来赶早集了。最令苏雪奇注意的是道士、和尚和扛着卦旗满街走的算命看卦之人。
  这些宗教及迷信人士一直以来都是苏雪奇所不熟悉不了解也不理解的,现在这些人就在她的身边穿梭往来。而很多托钵的和尚每走几步就会遇上个好心的施主舍给他些饭食,这些是苏雪奇更不熟悉不了解和不理解的。
  
  苏雪奇终于来到潘楼。这里更是热闹,眼看人来人往,大多朝楼东而去。苏雪奇跟着人流往楼东的十字街方向走过去,沿街买卖除了刚刚见到的各色吃食之外,更添了很多买卖衣服、书画、花环、领抹之类东西的摊子。
  苏雪奇一个摊子一个摊子地看过去,衣服都是旧的,也就是二手的,但书画都是好的,以原创居多,也有个别是仿的,至于花环、领抹可能是谁家的姑娘、媳妇在家闲来无事做的,针脚细密,绣工精致。
  苏雪奇心里暗暗叹服。自己过去一直觉得古代社会生活是极度缺乏趣味和色彩的,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证明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想象力的缺乏。比如这卖扇子的,苏雪奇从没想过自己会一次性看到这么多不同材质、不同款式、不同用处的扇子:有传说中诸葛亮用的那种羽毛做的扇子,有白绢做的纨扇,有折叠扇,芭蕉扇,黑纱做的团扇,鸦青色黑纸的日式折扇……形状则是有圆的、椭圆的、腰圆的、也有扁圆的、六角形的,还有不规则形状的。扇骨更是各种材质的都有,麦桔、乌木、湘妃竹、桃木、檀香、象牙、牛骨、玳瑁……,不但扇骨的材质各有不同,就是扇骨的形状也是蚂蚱腿样的、古琴样的、竹节样的,不一而足。扇面则是或用纸,或用绢,或用绫罗,或用羽毛,或用蕉叶,取材多样,又加以刺绣、贴花、作画、上色、镶嵌、髹漆……
  苏雪奇看着这些各种各样的扇子,虽然做工有粗有细,但在她的眼里每一个都是十足的手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百样心思,令她赞叹不已。她忽然想起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的话,想想还是鲁迅偏激了。没有古代人智慧的点滴积累,怎么会有以后的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时代的人呢?虽然鲁迅所处的时代积贫积弱,但这不应该成为质疑整个民族智慧及智慧的应用的理由。子弹固然要比鞭炮有威力,罗盘用来航海固然比用来看风水更实用,但是这并不说明鞭炮和罗盘的发明本身就错了。并不是任何的发明都会对人类、对社会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影响,但大多数发明都是本着需要的前提被必然或偶然发明出来的。也并不是说只有那些用途看起来很大的发明才更具有意义,实际上发明是不分大小的,你能说一根针的用途真就比不上飞机大炮的吗?如果没有针,没有针来把皮毛织物缝到一起,人类可能有一天聪明到发明飞机大炮吗?同样的道理,你不能小看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发明,正是无数这样的发明支撑起了人类的文明,给了我们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生活。就比如说摆在眼前的这些扇子,第一个发明扇子的人无疑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无疑是一个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和善于动手的人,而以后无数个对扇子的形状、材质、用途进行改进的人,同样功不可没,同样值得尊敬和佩服。
  苏雪奇拿起团扇看看,再拿起羽扇瞧瞧,放下了纨扇,又拎起了折扇,不知道该买哪一个好。卖扇子的小贩见苏雪奇决定不了,就建议她每种都买一把回去,他说:“现在的天气用折扇最合适,过几天再热些就用团扇,到了三伏天的时候,改用羽扇,等到暑气渐退,你再用回团扇和折扇,今年的夏天也就过去了。”
  苏雪奇不知道原来连用扇子还有这么多学问。她平素扇扇子不过是随便在街边的小摊上买一把纸的或者塑料的,回去之后随便扇上几下,再热的时候就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了。苏雪奇觉得小贩说得有理,问了问价钱,那些象牙骨、檀香骨、玳瑁骨的都比较贵,动辄一两银子,甚至三四两银子,不过普通的竹木骨的都不贵,苏雪奇挑了一把腰圆的纨扇,两把折扇和两把羽扇,想了想又挑了一把象牙骨的和一把桃木骨的,付了钱。
  
  苏雪奇拿着扇子回到唐家,唐进已经把早点买回来了。苏雪奇把那把桃木骨的拿出来,送给唐进,算是一份小礼物,又把象牙骨的那把拿进后堂,送给了唐夫人,然后又陪着唐夫人和孩子吃了早饭,聊了一会儿家常,这才回到自己的东厢房。
  马鸣和唐子陶又回来了。这个月皇帝一心忙着封长公主,雍王也没太多公事可忙了,只是家宴却多了起来。这些事情都用不着马鸣和唐子陶他们这些刀笔幕宾,所以两个人常常往回跑。
  苏雪奇脸上的指痕早就消了,挨打的事情好像悄悄地告一段落了。马鸣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了衣服就来找苏雪奇。苏雪奇又是从前那个知性而又大方的苏雪奇了。
  苏雪奇把新买的折扇和羽扇各给了马鸣一把,纨扇太女性化了,她留下自用。两个人各自说些这几天的生活,苏雪奇就提起兖王赵元杰给她送过一封信,还有雍王赵元份派人给她送过一碗雪梨桂花羹。两个人对袁杰就是兖王的事情又感慨了一番,最后苏雪奇对马鸣说:“咱们还是找找房子,搬出唐家吧。”
  马鸣想了想,说:“也好。唐子陶和兖王走得那么近,又和我一样同在雍王手下办差,长住下去,确实不太好。”
  苏雪奇点点头:“不仅因为这个,咱们稀里糊涂地竟然就认识了两位王爷,可不是闹着玩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君权时代,咱们可得加点小心。再说,住在唐家,总是麻烦唐家上上下下的,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马鸣又想了想,说:“那咱们明天就出去找房子?”
  “不急,慢慢找找看。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租房子的?以前看古代的小说和故事,读书人经常借住在庙里,实在不行,咱们也找个庙借住一下。”苏雪奇说道。
  马鸣一听苏雪奇说要借住到庙里,不禁笑了,他说:“姐,你放心。咱们大宋朝的房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