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本来想让老百姓避开敌人,没想到却反而把他们都赶到敌人那里去了!”
  这年七月,曹操率军从涡水进入淮河,经肥水进驻合肥。曹操深知合肥战略地位的重要,如果合肥、庐江一线失守,他就只能退到淮水以北,中原地区就要受到威胁了。因此,他在加强防务、积极为水上作战作准备的同时,从长远考虑,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淮南防线的措施。
  首先,他下了一道《存恤吏士家室令》,凡将士没有产业,死后家属不能养活自己的,县官不要停止口粮供应。部队长官要对他们抚恤、慰问。赤壁战中,曹军战死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不少,他们的家属失去依靠,不少人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困难,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今后的扩军和部队的士气。曹操说:“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说他这个讲仁爱的人是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得已的,以求得人们的理解。这样做,对于安定军心,鼓舞士气,尽快摆脱严重受挫的阴影,走出低谷,开拓新的局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重新设置了扬州各郡县的长官,加强了各级领导力量。自消灭吕布、袁术以来,扬州有不少人士投归曹操,曹操也主动罗致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得到曹操信用,为稳定扬州的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如陈登为广陵太守,在江、淮间甚得民心,曾经大败孙策,使孙策势力无从向江北发展。又如刘晔,曾说服曹操平定庐江境内以陈策为首的农民起义,曹操任他为司空仓曹掾,十分信任。每当碰上疑难问题,曹操就写信向刘晔请教,有时一个晚上竟达到数十次之多。特别是刘馥,为安定扬州的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坚守淮南(2)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避乱扬州,建安初年劝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投归曹操,曹操很高兴,任命他为司徒掾。后来,孙策所任命的庐江太守攻杀了扬州刺史严象,庐江境内又有梅乾、雷绪、陈兰等人聚众数万起义,形势一时非常紧张。曹操这时正忙于对付袁绍,脱不开身,于是表荐刘馥为扬州刺史,将东南的事情托付给了他。刘馥接受任命后,单马来到合肥空城,建立州治。他安抚了梅乾、雷绪等人,稳定了社会秩序,数年间有上万流民返回了家园。同时推广屯田,修复了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水利工程,保证了农田的灌溉。在官民有所积蓄后,还汇聚诸生,办起了学校。特别是,刘馥将合肥城修筑得又高又厚,准备了不少木头石块和茅草油脂等物,加强了守备。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结果无功而返,这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惜这个刘馥,在建安十三年(208)死去了。由谁来接替刘馥,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曹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通晓军事的丞相主簿温恢出任扬州刺史,而以足智多谋、文武兼长的蒋济为扬州别驾,做温恢的副手。曹操对温恢说:
  “我本来很想把你留在我的身边,只是因为扬州的事情太重要了。《尚书》上说:‘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恐怕你还会得到蒋济做治中吧!”
  “股肱”,即大腿和胳膊,常用来比喻辅佐君王的大臣。大臣得力,什么事情就都可以处理得井井有条。曹操引用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于温恢的信任和殷切希望。任命蒋济为别驾,也特地下了一道手令:
  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也。
  “季子”,即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有这样的话:“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以季子为臣,则吴宜有君者也。”曹操在这里是借用赞美季札的话来赞美蒋济。蒋济曾任扬州治中,后调任丹杨太守,现又被任命为扬州别驾,回到了扬州,所以说“还州”。
  不难看出,曹操为扬州配备了一个强有力的州级领导班子。在此同时,对所属郡县也进行了整顿,选用能吏担任各郡县长官,并将州治由寿春迁到合肥,大大加强了合肥的地位。
  为了贮积军粮,曹操又任命仓慈为绥集都尉,在芍陂周围地区开垦荒地,召募农民,实行屯田。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因渒水流经白芍亭东与附近诸水积而成湖,故名。最早为春秋时楚相孙叔敖所开辟,周围一百余里,可灌溉附近万顷良田。以后历代都有整修,刘馥任扬州刺史时,也曾对此进行修整。曹操利用这一水利工程进行屯田,对增加粮食生产、保证军粮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期间,曾一度偃旗息鼓的庐江人雷绪又起兵反叛,陈兰也勾结梅成在灊县、六安一带聚众叛乱,并同孙权取得了联系。为了清除这一心腹之患,曹操派夏侯渊率兵###雷绪,派于禁等人###梅成,派张辽督率张郃、牛盖等###陈兰,同时派臧霸率兵到皖,攻击孙权部将韩当,使之不能出兵援救陈兰。梅成假装向于禁投降,乘机把队伍拉上了灊县境内的天柱山,同陈兰会合。天柱山山势高峻,通往山顶的小路长达二十余里,只能勉强过人。诸将认为难以攻取,张辽说: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一个人对付一个人的狭窄地带作战,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冲上前去!”
  于是亲率部队攻上天柱山,斩杀了陈兰和梅成。事后曹操评论诸将功劳,特别表扬了张辽,说:
  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荡寇”,即指张辽,张辽时为荡寇将军。曹操特地给张辽增加封邑,并授于假节的称号和权力。然后,留下张辽同乐进、李典一起率兵七千余人驻守合肥,嘱咐张辽、乐进说:
  “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有事情要同他一起商量。”
  孙权像在把巩固淮南防线的有关事宜安排就绪之后,曹操在这年十二月率军回到了谯县。这时曹仁已从江陵撤到襄樊。从此以后,东边的合肥和西边的襄樊,成了曹操南面的两个重要屏障,成了他同孙、刘长期争夺的两个焦点。
  

第十四章坚守淮南(3)
二激战濡须口
  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其都城从京口西迁到了秣陵。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并在建业西面依山势筑城,名石头城,用以储藏军粮和军械。接着,采纳吕蒙建议,在通往巢湖的濡须水口夹水立坞。坞是一种用作防御的建筑物,濡须坞因形如偃月,又叫偃月坞。在这里立坞,目的在于控制从巢湖到长江的通道,既可以防备曹操南进跨过长江,又有利于进兵争夺淮南。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曹操在平定关中、解除西顾之忧后,决定出兵东击孙权。出兵前,他让阮瑀代笔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信中在叙旧言好、进行拉拢的同时,说了一些威胁的话。如:
  以君之明,观孤术数,量君所据,相计土地,岂势少力乏,不能远举,割江之表,晏安而已哉!甚未然也。若恃水战,临江塞要,欲令王师终不得度,亦未必也。夫水战千里,情巧万端,越为三军,吴曾不御;汉潜夏阳,魏豹不意。江河虽广,其长难卫也。
  大意是说,凭藉自己的谋略和实力,是完全有力量打到长江以南的。孙权想要依靠水战,沿江守险,阻止大军南下,未必能够办到,因为在长达千里的江面上作战,情况是变化无穷的。并引春秋时吴国在太湖防御越军、汉初魏王豹在黄河边的蒲坂津阻击韩信,结果都被奇兵打得大败的史实为例,说明自己有必胜的信心。曹操写这封信,目的是想拆散孙、刘联盟,而其最终目的,是想迫使孙权降伏。孙、刘联盟当时正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孙权的实力在赤壁战后也有了增强,曹操这封信自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号称步骑四十万,浩浩荡荡,于建安十八年(213)正月进逼濡须口。张辽和臧霸担任前锋,到达濡须口时,天降大雨,湖水上涨,孙权守军利用水上优势,向前进逼,曹军十分惊恐。张辽打算暂时退兵,臧霸不同意,说:“曹公深明利弊,哪里会把我们丢下不管呢?”仍然坚守不动。果然,第二天曹操下达了大举进攻的命令,曹军一鼓作气,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面的大营,俘获其都督公孙阳。张辽向曹操汇报头天的情况,曹操对臧霸的表现非常满意,当即任命他为扬威将军,并授予假节的称号和权力。
  孙权得知曹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亲率七万大军到濡须口迎战。他派猛将甘宁(字兴霸)率领三千人为前部督,密令他乘便夜袭曹营。这天夜里,甘宁挑选手下勇士百余人,饮酒誓师,二更时出发,径直摸到曹操所在的大营外面,去掉鹿角,翻进营寨,突然发起冲锋,在一阵喊杀声中,杀死曹军数十人。曹军遭此突然袭击,异常惊慌,到处叫喊,赶紧点燃火把,把营内照得一派通明,但这时甘宁等人已经撤走。甘宁回营后,营中奏起军乐,士兵们高呼万岁,孙权高兴异常,当即赏给甘宁一千匹绢,一百口刀,说:
  “曹孟德有张辽,我有兴霸,足可以同他匹敌了!”
  此后,双方你来我往,多次展开激战。一次,曹操的部将孙观左脚被流箭射中,流血不止,但仍奋勇作战。曹操看了,既感动又心疼,说:
  “将军箭伤这么厉害,而勇气却有增无减,难道不应当为国家爱惜一下身体吗?”
  当即任命孙观为振威将军。孙观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
  一次,曹军一部夜间乘船来到一个沙洲上,被孙权发觉,派重兵把沙洲包围起来。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曹军有三千人被俘,还有不少人落水淹死。曹操受此挫折,便坚守营垒,等待战机,孙权军几次挑战,都不理睬。
  一天,孙权亲自乘坐战船,前来观察曹军大营,曹操下令弓弩齐发,一时箭如飞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