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又前往许都投附了曹操。这并非孔融改变了初衷,而是其势不得不如此。一来因他刚被袁谭打败,妻子孩子都当了俘虏,一时难以自立;二来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献帝任命他为将作大匠,他应命前往,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三来当时他可能对曹操抱有幻想,以为可以借助曹操的力量达到安定汉家天下的目的。因此,孔融到许都后,与曹操曾有一个关系密切的时期,并写下了一些称美曹操的文字,如在《论盛孝章书》中说:“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在《六言诗》中说:“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又说:“从洛到许巍巍,曹公辅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这一时期,两人也曾发生过冲突。如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时,曹操决定杀掉袁术的姻亲杨彪,孔融闻讯后,来不及穿上朝服就跑去见曹操,要求赦免杨彪,并说如果杀掉杨彪,“孔融鲁国男子,明天就走,不再上朝了”,态度十分强硬。但曹操采纳孔融意见,当即放出了杨彪,冲突很快得到化解。
  随着曹操实力的增强,谋汉的意图逐渐显露,孔融对曹操的态度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约在建安九年(204)后,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孔融多次采用讽刺挖苦甚至故意捣乱的方式,来发泄他对曹操的不满。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克邺城后,其子曹丕闯进袁氏内宅,见袁熙的妻子甄氏长得很美,便动了据为己有的念头。曹操知道后,便为儿子迎娶了甄氏。孔融知道这件事后,便给曹操写去一封信,信中说: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妲已是商纣王的宠妃,纣王在牧野被武王打败后,奔鹿台自焚,她亦自缢而死,并无武王拿她赐给周公的事情。但曹操因为孔融博学,以为史籍中真有这样的记载。几天后曹操见到了孔融,问究竟出于何书,谁知孔融回答说:
  “用今天的事情去揣度,想来当时也该是这样的!”
  不仅讽刺了曹丕私纳甄氏这件事,也大大地戏弄了曹操,曹操知道底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曹操###乌桓,孔融又给曹操写信说:
  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意思是乌桓的所作所为,不过象古代肃慎氏不肯好好地向周武王进贡用楛木做杆的箭,象苏武在北海边放牧时丁零国民偷盗他的牛羊那样,不过是草芥小患,不值得大动干戈前去征讨。这则是对曹操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表示非议了。
  由于粮食歉收,而部队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了供需矛盾。为了节约粮食,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却一再上书反对。曹操加以解释,孔融不但不听,相反颇多侮慢的言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4)
孔融又曾上过一篇《宜准古王畿之制》的表文,主张“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即京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方,归朝廷直接管辖,其目的是要尊崇献帝,扩大汉室实权,限制曹操势力的膨胀。当时曹操正封着“武平侯”,武平属陈郡,距许都仅三百里左右,如按孔融所说的去办,曹操就得徙封,到边远的地方去享受食邑了。
  对于孔融的上述言行,曹操内心是十分反感的,但因孔融名重天下,只得表面上容忍。但曹操终究担心孔融的言行会对自己的统一大业造成妨碍,因此,产生了予以制裁的想法。光禄勋郗虑同孔融有矛盾,这时见机行事,迎合曹操旨意上表奏免了孔融的官职。曹操利用这一机会,让军谋祭酒路粹代笔,给孔融写去一封信敦促他同郗虑重新和好。但在信的末尾,曹操暴露了自己的本意:
  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意思是,自己虽进不能对天下人民施行教化,退不能树立恩德让人们和睦团结,但打击那些专以浮华文辞谤议、彼此互相交结的人,办法还是很多的。这实际是对孔融提出了警告,要他今后的言行多加注意。孔融回了曹操一信,表示要同郗虑“修好如初”,并说将对曹操的“苦言至意,终身诵之”。孔融降低了调子,事情得以暂时平息。
  一年后,孔融重新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但其本性不改,甚至变本加厉地同曹操作对,建安十三年(208),孔融当着孙权使者的面诽谤曹操。曹操正准备以武力南征荆州,孔融却说“文德以来之”,要曹操施行礼乐教化以使南方的敌人自动前来归顺。对于这些言论,曹操终于再也不能容忍。他起用郗虑为主管弹劾、纠察的御史大夫,郗虑立即收集了孔融的一些言行以“构成其罪”,并让路粹上表启奏,表文中说孔融“招合徒众,欲规不轨”,“谤讪朝廷”,“大逆不道,宜极重诛”。表章奏上,曹操立即下令将孔融逮捕处死。
  孔融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九岁,女孩七岁。当孔融被抓时,两人正下棋,竟然端坐不动。旁边人问道:
  “父亲被抓而不起身,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说:“哪里见过巢毁而卵不破的事情呢?”
  意思是父亲死了,他们肯定也是躲不过这一关的。有人将这事报告了曹操,曹操唯恐留下祸根,于是又下令将两个孩子也杀了。两个孩子临刑时,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周围的人看了,无不为之感到悲痛。
  孔融被杀后,一些人或为之感到惋惜,或为之抱不平,一时间议论纷坛。为缓和社会舆论,曹操又下了一令,宣示孔融罪状:
  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虚名,少于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缻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诸军将校掾属。皆使闻见。
  令文不再提孔融“图谋不轨”的事情,而只说他不讲孝道的“败伦乱理”之言。汉末由于黄巾起义的冲击,传统的儒家思想削弱了禁锢人心的力量,孔融又是个喜欢放言高论的人物,说过这样的话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并非孔融的独创之意,在这之前,王充在《论衡·物势》中就已说过这样的话:“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但两汉标榜以孝治天下,其余风犹炽,孔融素来又以孝著称,这里公布其“不孝”的罪状,显然是包念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用意的。孔融本来忠于汉室,杀他却以其“图谋不轨”为由,也包含着罗织罪名以击其要害的用意,反映出曹操用心险恶的一面。
  曹操杀掉孔融,实际是他“整齐风俗”斗争的一个继续,“破浮华交会之徒”,也就是要“整齐风俗”。孔融其人,颇善于交结士人,他被免职闲居在家时,每天宾客盈门,酒宴不断。他自己常感慨地说:“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我没有什么可忧愁的了!”孔融有个长处,对人胸怀坦荡,常当面说你的毛病,背地里却称道你的长处,不少人得到过他的奖掖和推荐,因此十分推崇他。但他所交结的人,大都是一些儒学之士及与之气味相投的“清议”人物,这些人大抵都不是什么治世的能人,往往空谈虚论,不仅于世无补,有时甚至对当时正在进行的统一战争产生干扰。孔融反对禁酒和北征乌桓的举措,就是很不得体的。不管曹操干得对与不对,都横加非议,颇有“存心同你过不去”的嫌疑。不仅一个人如此非议,而且还要聚众非议,大有操纵舆论的势头,如果不加制止,任其发展,其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因此,曹操杀掉孔融,是他“破浮华交会之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他诛除异己、稳定内部、安定后方的一个果断措施,在当时情况下,这样做是有其可以理解的理由的。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5)
二袭占荆州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行前向荀彧问计,荀彧回答说:
  “现在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刘表会知道自己已陷于困境而加强防备。您可率军公开出现在宛县、叶县一带,而暗中从小道轻装疾进,这样就可以打刘表一个措手不及。”
  曹操依计而行。但大军刚刚出发,荆州内部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按照惯例,刘琦应是刘表的继承人。刘表因刘琦长得很象自己,最初也很喜欢他。但是,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为妻,蔡氏便喜欢上了刘琮,常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刘表因宠爱蔡氏,也就听信她的话,逐渐疏远了刘琦。蔡氏的弟弟蔡瑁、刘表的外甥张允都是刘表的心腹,他们也都拥护刘琮。在这种情况下,刘琦心里很不自安,便去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却总是避而不答。一次,刘琦请诸葛亮到后园高楼上饮酒,中途让人搬走了楼梯,然后对诸葛亮说:
  “现在我俩上不挨天,下不着地,话从您口中说出,就钻进我一个人耳里,您总可以开口了吧?”
  诸葛亮听后,不慌不忙地说:
  “您没有看到申生留在京城却遇到了灾祸,重耳逃亡在外却获得了安全吗?”
  申生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太子,被骊姬迫害,自缢而死。重耳是申生的弟弟,为躲避骊姬的陷害而逃亡在外,晋献公死后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刘琦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不久便趁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杀死的机会,要求出任江夏太守,离开襄阳到了夏口。
  曹操大军南下不久,刘表便因背上毒疮发作死去。刘表病重时,刘琦回来探视,被蔡瑁、张允拒之门外,只得流泪离去。刘表死后,刘琮继任荆州牧,同他母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