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8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到1986-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旁坐冷板凳,羡慕个要死。
这次她说什么也要把这个遗撼弥补上,把小提琴学好,不求能达到什么样的高水准,只要能拉出个调调、能成曲儿就行,好歹也能在别人面前臭显摆显摆,被人赞声有才气展扬一回不是!
至于那把二胡,更是简单了,李云庆拉了一手好二胡,李燕想跟他学习的念头已经很久了,买小提琴的时候直接就想到了它。反正是技多不压身,能多学一样总不是件坏事就是了。
八七年的春末夏初,几乎整个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李燕都在充实和忙碌中度过。一星期里有六天半上学,每天放学后都按排了课外学习,一、三、五是乐器队的小提琴训练,二、四、六跟着李云庆学二胡。春天开始的时候,小矿上就又开了工,崔文武负责管理,一些事还得她出主意。
唯一的休息天,李燕也没闲着,在集市上找着个地方搬了个板凳坐下来,面前铺了两张油纸,一张摆上肥皂、牙膏、头油、雪花膏、香脂这些体积小些的日常用品,另一张上摆放着糖块儿、铅笔、像皮、转刀儿、文具盒、算术本这样小孩子的东西。在旁边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兑换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等各种票,还有铜钱、小洋钱、银元等各种钱币,但凡是能够想起来以后可以成数倍增值的东西,都在兑换范围内。
在当时来说,这些东西那是家家都有,只不过前一类在凌水镇这里刚刚退出市场没几年,全国有一些地方仍在使用,很多人一时还没有从那个光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时代走出来,觉得手里握着这些票才觉得心理塌实,说不准什么时候还能用着。以至于拿来兑换的人并不是很多。李燕也不着急,这是一个接受的过程,直到再过五年国家停止发行,人们才会完全接受这个时代结束的事实。
不过,这也只是对于那些全国粮票而言,像是地方粮票则要好的多,l省既然已经无法使用了,就算拿到外地去也没什么用处,于其扔掉还不如拿出来换些实用东西回去。
相比起来,拿铜钱、小洋钱来的人较多。尤其是前者,在人们眼里根本就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哪家随随便便都能翻腾出一大堆来,平常也就小孩子拿它们扎键子玩儿,大人眼里跟破烂儿差不了多少。冷不丁竟然出现个可以拿着这些破烂换东西的地方,自然是乐不得拿来兑换。
有次李燕遇到个夸张的大叔,用牛车拉了好几麻袋的铜钱过来。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祖上是有钱的大户,留了些好东西下来都被当资产阶级尾巴给割掉了,倒是这些没啥用处的破烂儿堆在家里头没人要,索性全都运过来了。
李燕自然是心头暗喜,按照兑换的标准给了他十块肥皂、两盒雪花膏、一瓶头油、一盒香脂,另外听说他家里有小孩儿就又赠送了两把糖块儿和两根铅笔。
这些没用的破烂儿能换这么多东西,这大叔自然是十分高兴,直嚷嚷着等回家再好好找找看看还有没有落下来的也一并收拾过来。
集市上的人流多,消息也传得快。没用两个星期,几乎凌水镇和附近的村镇就都知道了赶大集的时候有个小姑娘这里可以兑换东西。这铜钱儿大批量的涌来,少到几枚,多到成麻袋扛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家里的仓房就堆得满满的,连个下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
李燕一看没办法,就随即让他爸李大中请人来用三天时间现弄了个厦子(在地窖的那种仓房),把仓房腾出来也省得她奶吴芝兰报怨没有地方搁东西。
至于银元则要少些,价钱上也稍微要高,五个袁大头可以换上一盒香脂,很多女人都挺乐意来换。
随着消息的传开,各种粮票的兑换也明显比之前要好上许多,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把家里所有的粮票都用口袋装上带过来,不再有任何的顾虑了。
这天又是个集市,天气挺好,李燕早早的摆上了摊子,等着顾客上门。接连来了几个人都只拿着少数的铜钱和粮票换了些肥皂和糖块儿离开了。正在觉着今天的开张有些过于清淡的时候,一抬头就看见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在摊位前,脸上脏乎乎身上的衣服也油渍嘛哈挺埋汰,流着两条大黄鼻涕,眼瞅着就要过河了,‘哧溜’的吸了回去。
把李燕给恶心的直皱眉,看他眼睛直盯着糖块儿,就随手递给了他两块儿:“喏,拿去吃吧。”她就寻思着赶紧让他跑一边儿吃去,可别再拿大鼻涕恶心她了,可没寻思他吃了糖还站在那里不肯走。
“怎么给你糖了还不走啊?”李燕觉得这小孩儿不但埋汰还挺贪,白拿了两块糖还不知足,挺是生气。开始有些后悔没听她老舅崔文武的话,没让那两个搬东西的半大小子留下来,不然也不会拿个小孩子没办法了。

第六十四章 祖孙俩
正在她闹心的工夫,小孩儿从兜里掏出了一打粮票出来,嗫嚅的冲李燕道:“……我这里也有,你看能换吗?”
李燕本来也没太在意,随手接了过来,等她看清楚这些斤两不一的粮票上面都方方正正的鲜着红色的‘票样’两个字的时候,眼前不觉一亮。
小孩儿见她不放声,心虚的头低的越来越低,声音小的几乎像在蚊吟:“我就只有这些——”
估计这小孩儿家里能用的粮票可能都已经没有了,就只剩下这些没有流通的票样了。李燕不知道这些粮票他是打哪儿弄来的,只知道这可比一般流通票更有价值。不过,在别人眼里却是比废纸还不如。
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那你想拿这些换什么?”
一听这话,小孩儿又燃起了希望,带着期盼的指着摊子:“我、我能不能要个铅笔?”
李燕没说什么,拿了两根铅笔递了过去。
“不、不用,一根儿就行。”小孩结结巴巴的推辞。
“行,你拿着吧。”李燕自已知道其实是占了大便宜,自然不会在乎多送一根儿,如果不是怕引起别人注意,再多给几根也不是什么问题。
本来以为这事儿就算完结了,没曾想小孩儿走了没多大一会儿就又回来了,这回还是跟个老太太一起。
还没到摊子跟前,老太太就训斥着小孩儿:“你这个小混蛋,怎么能拿那些没用的粮票出来骗你家呢?”扭头冲着李燕缓和了颜色道:“小闺女啊,我这孙子不懂事儿,他先前给你那些粮票都不能用,还打你这里骗走了铅笔跟糖,我这就把钱给你补上。”
李燕:“……”
“喏,这是四毛钱给你。”老太太粗糙的大手递过来两张毛钱。像她这个年纪的人,最讲究诚实纯善。
李燕还记得当初去市里念中专的时候,她奶奶还一个劲儿的叮嘱,市里人多车多,走道靠边儿走。要是不知道道儿了,就找那些老头老太太问,他们都不会骗人。在老人的思想观念里,这个年纪的老人都跟她一样,朴实善良,不会像年青人一样狡诈坏心眼儿。虽然说这样的想法过于片面,可不得不说有一定的道理。
年纪大的人经历过风风雨雨,什么功名什么利碌呀很多事情都会看淡,行善之心也较为强烈。当然,也是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受到的影响使然,让他们比新一代的年青人更加的纯朴善良。
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就因为孙子拿来兑换的粮票没有发行,不具有效力,这才返回来特意说明,并且把钱补上。为的只是不想占对方丁点的便宜。
尽管从外表上看,这对祖孙俩所处的家庭绝对称不上是富裕,光从老人身上那洗到发白的旧衣裳就能看出来。虽说没有打着补丁,却已经十几年前的老款式了。
李燕知道,这四毛钱要是不要的话,老人多半会跟她急,要是要吧还舍不得那几张样票。尽管对方已经说了送给她的话,可到底会觉得有些太过意不去。怎么说以后都能卖个几千块钱,这平白得来,对方还看着这么困难,实在是不忍心。念头疾闪而过,随口就说了个折中的办法道:“这位老奶奶,你不用给我钱了,反正我每个赶集都会在这里,等得你再过来从家里随便拿点儿什么就行。”把老人递钱的手推了回去。
可能是她的话提醒了老人,低头想了下,便把后头背着的口袋拎到身前,朝着李燕招了招手道:“小闺女,你看看这个你要不要?本来我是打算卖给收购站的,既然你这么说那你就看看——”把面口袋解开褪到地上,露出里面装着的东西。
“什么玩意儿?”李燕定睛一看,原来是个一米来高的花瓶,最醒目的就是上面青色的花纹。哎妈呀,这该不会就是青花瓷吧?
就听老太太说:“这对花瓶是我最后的嫁妆了,那些值钱的前两年都卖了,就剩这不值钱的了,小闺女你要是看着还行就收着吧?”
李燕没有忽略她的话:“你说这花瓶有一对,而不是一只?”
“嗯,家里还有一只,我奶没背出来。”小男孩儿‘哧溜’的吸了吸鼻子抢着回答道。
老太太点点头:“我怕把瓶子磕碰着就带了一只出来,看看能不能卖出去,要是太便宜了就不卖了再背回去。”
对于古董李燕并没有多少研究,只知道青花瓷这玩意儿挺值钱,可到底什么样是真品什么样是赝品,哪些官窑哪些是民窑,全都一窍不通。
可好在老太太说这是陪嫁的物件儿,最少说也有个几十年的历史了,再放个二三十年的怎么也都算得上是个古物了。就算往差的方面说,它是个仿制品,那也是个高仿,光看外表的色泽就算不明白的人也知道这做工绝非粗质滥造。最最不济,也能卖个几百几千的,总不至于赔着吧?
李燕伸手摸了摸花瓶,道:“那老奶奶,你想要多少钱啊?”
“我琢磨着怎么不值个七十八十块的,这可是我爷爷那辈儿就传下来的东西。”
其实在这会儿来说,老太太叫的这个价并不算低了,一个花瓶顶多也就三块五块钱,在凌水镇这个小地方工人平均工资也就八十几块钱,若不是觉得自已的东西有些年头,老人也不会喊这样的价钱。
这点钱对于李燕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她想的是要是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对方会不会觉得要价太低,再反悔不卖了或是往上一个劲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