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之治-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君集摇了摇头:不急,等城墙全塌了,再进城去。
  薛万均:此时进城,便可顺利拿下高昌。将军为何不下令?
  侯君集:你以为我只是为了高昌吗?我要让突厥见识见识大唐的实力,让他们断了和大唐为敌的念头。
  ?智盛泪流满面,跪在?文泰床前。
  虚弱的?文泰支起身子:侯君集真的说我去就可以接受高昌投降?
  ?智盛痛苦地点了点头。
  ?文泰反而好像看到了希望:城中的百姓情况怎样?
  ?智盛:唐军只打东城。东城的百姓都逃到西城去了。
  ?文泰放心地点了点头:好,扶我起来。先祖?嘉建立高昌,迄今一百三十四年,传至我是第九世,无论如何,不能毁在我手上……
  ?文泰在随从搀扶下,跌跌撞撞地到窗前探看,他被从窗口看到的景象吓住了,连滚带爬地扑向另一扇窗。透过窗格,高昌城墙几成废墟。一阵弹雨袭来,王宫顶上震下大块的土块泥沙。
  ?文泰老泪纵横:天灭我啊!
  ?智盛等也是满脸泪痕,欲上前搀扶?文泰。
  ?文泰宽慰众人:我去唐军营,我去求侯君集,不要攻了,不要攻了!
  众人簇拥?文泰往外走,?文泰走着,突然眼睛一瞪,向后倒去。
  ?智盛凄厉地喊叫:父王!
  李世民高兴地弹着手中的捷报纸卷:高昌终于平定。可惜,?文泰也死了。
  魏征:是战死的吗?
  李世民:病死的。他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被欲谷设所逼迫。等我征伐高昌,欲谷设却不见了踪影。?文泰也是没有办法啊。
  房玄龄:陛下,准备怎么办?
  李世民:留军队驻扎,建立安西都护府。改高昌为西州,设立州、县,立刻派遣官吏前往。
  魏征:陛下,那样牵制大唐就太大了。
  李世民:欲谷设是西域的大患。我们不驻军,他还是会控制西域和高昌。高昌人几代移居,如今终于连接故土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问魏征:我这个皇帝还算贤明吧?
  魏征:陛下是等着我夸赞吗?
  李世民:我知道,从你嘴里听到夸赞的话不太容易。做皇帝的也不应该总等着别人夸奖。可是仔细想想,比起古时候的一些圣明的君主来,我也不算差。汉武帝平定匈奴,流芳百世。可是代价却是耗空了国库,把一个本来繁荣的国家搞得凋敝不堪。汉朝从此由盛转衰。我平定了突厥、高昌,百姓依然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我留给后代的,是一个强盛安定的国家。
  魏征:这时候说这个可能不合时宜,但越是胜利的时候越容易忘记。
  李世民:忘记什么?
  魏征:陛下还记得臣说过的“治国必先自律”吗?臣看自古帝王拨乱创业时,都懂得打天下的艰难,知道该谨慎处事,采纳群臣忠言。而等天下安定下来后,则开始恣情肆欲,喜欢听那些阿谀奉承的话,听不进良言忠告。陛下功德至盛,而今又刚刚平定了高昌。但不要忘了将国家安危放在心上,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才是天下的幸事。
  李世民笑着说:怎么能不记得?我当然不敢忘了最艰难的日子。你们也不要忘了古时良臣的为人。
  长安金光门外,李承乾、房玄龄等在迎候从高昌归来的唐军。
  李承乾暗含讥讽:魏王近来怎么样?
  房玄龄语含回避:应该还好。
  李承乾:左仆射的儿子不是在魏王府吗?左仆射应该知道得更多一些。
  房玄龄:我的儿子与魏王只是友谊而已吧。魏王府的事务也不是我的职责,所以,我实在不能回答太子殿下的垂问。
  李承乾:陛下命左仆射为我的少师,我只能是询问,而不是垂问。
  房玄龄:太子是朝廷储君,除了读书的事,殿下问其他的事,我还是视为垂问,才合乎礼教。
  李承乾沉默了一下:那好,侯君集是贞观的功臣,但我不知道他的功劳在何处?
  房玄龄沉吟了一下:殿下知道,陛下对有些事有回避,所以我也不能直说,但侯君集当年独当一面,否则也不会为功臣。殿下可能知道,侯君集与陛下以前是莫逆,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天性豪侠,有些局面,非他不能解决。嗯,他弹弓打得好。
  李承乾:哦?弹弓打得好?
  房玄龄知道自己的难关过去了,笑了,点点头:总之,陛下很信任他。殿下难道不觉得虽然李靖还在,但接连两次委侯君集统兵,其中的意思吗?
  李承乾点头。
  鼓吹大作,李承乾等望去。凯旋唐军出现。
  侯君集翻身下马,向李承乾这边快步走来,拜:太子殿下,行军总管侯君集不辱使命,回京师复命!
  房玄龄:侯将军再立大功啊。
  侯君集有些负气:我以为到京师,第一个会见到陛下。
  房玄龄:不得无礼!太子殿下受陛下之托,等同陛下!
  李承乾表现得不在意:陛下知道我非常敬重侯将军。陛下特诏命我远迎侯将军。
  侯君集知道自己恃宠居功,过分了,拜,语气变为殷勤:太子殿下,什么时候举行献俘仪式?
  李承乾:明天,听说要下大雪,陛下决定在太极殿举行献俘仪式。陛下让我今天远迎将军。我们先回京师歇息吧。
  太极殿,献俘仪式正在进行。文武百官,站立两侧。?智盛等跪在地上。
  李世民:?智盛,我封你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高昌现在不是归附大唐,高昌就是大唐。你从今天起就是大唐的大臣,而不是高昌的王。为此,我要大唐上下饮酒作乐三天。
  侯君集:正好。我从高昌俘获高昌乐工,朝廷宴会可以有高昌乐了。
  李世民:好极了,把他们归到太常寺去,朝廷的九部乐就增加到十部了。我早就听说高昌乐,这几天就好好听一下高昌乐吧。这次献俘,我特意不张扬武功,只当它是文治。
  两仪殿
  李世民将奏折扔到面前的案几上:平定突厥后,御史检告李靖。平定高昌后,御史检告侯君集。侯君集当面与我说这次不会有人弹劾,还是有人检告。房玄龄,你不是已经讯问过侯君集了吗?
  房玄龄:是的,他认为是有人嫉妒他立功,故意陷害他。不过讯问之后,确实是他掠夺在先,军士抢掠在后。
  李世民叹了口气,开始提醒大家:不过,用兵的时候,要兵拼死命,攻陷之后,又要限制军队的行动,两者之间,永远是麻烦。
  魏征:出战之前陛下就说过,出兵的目的是为了让高昌退还攻占焉耆的土地,重开贡道,同时消除西突厥进犯的隐患。可侯君集却本人亲自冲进城中带头抢掠,完全违背了当初出兵时的初衷。
  李世民见魏征如此了解自己的心意,露出满意的笑容:侯君集是有些过分了。可是该怎么处理他?
  长孙无忌:侯君集的为人陛下不是不了解。他行为不检点,这也不是第一次,如果在他刚刚立完功后就弹劾,怕他会不服气。
  李世民把目光投向李承乾:太子,如果你来决断,你怎么办?
  李承乾吸了一口气,很恭顺的样子:高昌平定,是国之大事。我听说将帅出师,主要是战胜敌人,只要能打败敌人,就是贪,也要赏,如果没有战胜,即使清廉,也要杀。这样看来,将帅这些人,有贪求者多。所以黄石公在《军势》里说,要用他们的智,用他们的勇,用他们的贪,还要用他们的愚蠢,这样,王者才能完成志向。陛下应该记录他们微小的功劳,而忘掉他们的过错,让侯君集能够再上朝,陛下就又能够驱使他。即使他不是清贞之臣,总比愚蠢的人好吧?何况侯将军还是于贞观有功之臣。
  李承乾击中李世民心底意愿,李世民点头,想让臣下明白自己的意思:嗯。说得不错。
  魏征:不过,御史弹劾行军总管赵元楷是有道理的。侯君集的马头有溃烂,赵元楷居然用手指蘸了脓,自己去闻,实在是谄媚。
  李世民笑了:算了,立功将士,一律嘉奖。举报人,也给予嘉奖吧。
  李世民转身命内侍将侯君集带上来,侯君集被铐双手,由内侍押入,至李世民前跪下。侯君集骄傲地巡视诸位。李世民挥挥手,示意内侍给侯君集松铐。
  侯君集揉着手腕,悻悻地:陛下明鉴!
  李世民看着侯君集:侯将军,你还要居功自傲吗?
  侯君集:我是朝廷重臣,想不到还要受小官吏的羞辱。
  李世民微怒:如果你以为你是贞观功臣,不妨想想尉迟敬德,他比你功劳要大!
  侯君集府。
  侯君集独自饮酒。
  贺兰楚石乘机:太子殿下为父亲的事情,很是愤愤不平呢。
  侯君集一听,亲切下来,推了一只空杯子给贺兰楚石。
  贺兰楚石小有得意地为自己斟满,慢慢饮了一口:太子殿下觉得父亲若还不省转来,麻烦还在后面。
  侯君集:我是陛下的玄武门功臣,会有什么麻烦?
  贺兰楚石另起话题:那长孙无忌是什么人?外戚而已。而且,长孙皇后不许外戚干政,可是最难猜的,就是这个而已。太子殿下不知道他的这个舅舅,究竟会做什么。
  侯君集:这个舅舅,今天对我有些凶狠。
  贺兰楚石:这就对了,他对太子的人,总是不太怀好意。张玄素、杜荷、于志宁、杜正伦、李元昌他们,还有魏征,现在加上我。因为有我,所以连带了你,父亲。
  侯君集低头思索,之后将杯里的酒饮尽,一边说一边点着头:好像是这样。听说魏征为我说了不少好话。
  贺兰楚石:是这样。我们探听到,魏征还举荐你和杜正伦是宰相之材。
  侯君集惊异地看了看贺兰楚石:确实?哈哈,看来我还真是太子一党了。也好。
  贺兰楚石:不是也好,而是大好!
  侯君集挠挠头:嗯,还有什么?
  贺兰楚石将杯中酒饮尽:太子殿下认为魏王会成为对手。
  侯君集:意思是说,魏王有可能成为太子?这不是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