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之治-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褚遂良惊讶:这么快就偷出来了?
  县令:自己人?谏议大夫原来已经派人进去了?
  褚遂良:没有办法,朝廷也靠偷啊。
  萧翼被解开,嘴中物被拔出来,半晌说不出话来。褚遂良侍从那里拿过包,取卷,展开,近视,县令忙命把灯挑亮,并凑到褚遂良身边看手卷。
  褚遂良审视手卷:写得好,写得好啊!萧翼啊萧翼,你这下可立了大功了。好,连夜回长安,陛下肯定想不到这么快!可是,可是……
  褚遂良慢慢垂下手卷,再举起审视一次,沮丧,将手卷扔到案几上:假的。
  萧翼一惊:假的?!怎么会是假的?!我亲眼看辩才从经柜里拿出来。一笔一画地讲王羲之的字怎么写得好。
  褚遂良:纸是现在的纸,不是晋纸。
  萧翼再看:真的是唐纸。我怎么没想到呢!
  褚遂良:字是写得好,看来应该是辩才临摹的。快回去!出不得意外啊!小心,别让他们知道了。
  萧翼回到寺中,辩才在席上抄经。灯光如豆,萧翼在窗外看得入神,不知不觉空手模仿辩才笔法。
  僧房,辩才在抄经,萧翼走进来。辩才没有理会萧翼,抄到一个段落,放下纸卷和笔,合十:施主昨夜歇息得可好?
  萧翼:经您点拨,看了一夜《兰亭集序》,真是笔法精妙。我听说,当年兰亭雅集之后,王羲之第二天要正式书写一遍,无论如何再也写不出当时的妙处了,是这样的吗?
  辩才微笑,点点头:是。
  萧翼:书圣怎么会这样呢?
  辩才:通篇笔法的勾连,是最难的。写之前要谋划好,所谓凭空画字。通篇勾连好了,起笔写下去就是了。
  萧翼:是啊,《兰亭集序》如此精妙,想必是通篇勾连好了,那第二天照写一遍不就好了吗?怎么会写不出妙处了呢?
  辩才微笑:兰亭雅集当天,有人赋诗,有人作文,雅集中当然会饮酒,王羲之是饮酒的,微醺中起草《兰亭集序》,浮想联翩,感悟生死,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不过,当中有几个字,王羲之有所改动,圈掉另写。
  辩才凝视着萧翼,开始醒悟,觉得有大事要发生。
  辩才:你知道,改动了,通篇的勾连到改动的地方就变化了,第二天重写,必然是重写改好的……
  萧翼大悟:啊!是是是,昨天的勾连是顺着改动勾连下去的,今天的重写,不重写改动,勾连当然就勾连不起来了!
  辩才击掌:施主真是聪明绝世,看来你一夜的工夫没有白下。
  萧翼展开手中的手卷:不过,我不明白了,这真迹里面,并没有改动啊?
  辩才:施主手中,并非真迹,是我抄写的。
  萧翼低头阅卷,抬头:那改动的是哪几个字呢?
  辩才:《兰亭集序》总二十八行,第四行,“峻岭”之前加了“崇山”二字;第十三行,“外”改为“因”;第十七行,“于今”二字改为“向之”;第二十一行,“悲”改为“痛”;第二十五行,划去两字,另外,“也”改为“夫”;最后第二十八行,最后一字,“作”改为“文”。
  萧翼点头良久:原来是这样。所以,想来师父是见过真迹的了?
  辩才微笑:岂止见过。你知道,王羲之视《兰亭集序》原稿为不可再写的珍品,一直收在身边。他去世后,他的后人视《兰亭集序》真迹为传世之宝,代代相传,真迹不曾出过王家一步。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王法极手上,王法极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这一脉的后人,后来出家,法号智永,
  萧翼:哦,智永大师,隋朝的大书法家。我小时候就临他的《千字文》。
  辩才微笑,合十:智永是我的师父。
  萧翼:啊,您原来是智永大师的徒弟!
  辩才:你到本寺来,没有觉得门槛有何不同吗?
  萧翼想了想:不觉得有何不同。
  辩才微笑:我师父智永,后来到这里住下。当年求我师父的字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都踏破了,后来没有办法,就包上了铁皮。
  萧翼回忆着,点头笑:原来如此。我学智永大师的字,智永大师就于我有恩,我一会儿要去拜门槛。
  辩才:施主倒是有情有义之人。
  辩才慢慢抚案:这个案子是师父传给我的,师父在这里一住三十年,圆寂之前,把《兰亭集序》真迹传给了我,从此,《兰亭集序》就是永欣寺镇寺之宝。不断有人来过,要以重金收买,镇寺之宝,又是师父传给我的,怎么可以卖?!
  萧翼沉思,若有所思:是不能卖。师父……我不知何世修来的福,得见师父,又亲传笔法于我,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缘,见到《兰亭集序》真迹?
  辩才合十:镇寺之宝,看一次确实不易,要沐浴焚香,要斋戒,要做法事。
  萧翼:当然。我行旅偶然过贵寺,居然要看《兰亭集序》真迹,应该是佛家说的妄念了吧?
  萧翼沉默良久,之后,欲擒故纵:师父,我也该走了,我回去收拾一下行李,不多打搅了。
  萧翼拜,辩才回拜。萧翼起身,走向门口。背后传来辩才的声音:施主,施主如此诚心,真是少见,难得。我想,施主是有缘人。我倒想收施主为佛家弟子。
  萧翼掠过一丝惊喜,回身拜:我还是做个俗世弟子吧。我家有妻儿,应该是俗缘未尽。
  辩才:唉,出家出家,哪里是出俗世之家,是出生死之家啊!
  萧翼惊异,沉默之后有所感悟:啊,原来是出生死之家!
  辩才合十默祷了一下,感叹:是啊,无论出家在家,都要出生死之家。只不过出家为僧,是专门出生死之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感叹的就是生死。说到这里,我倒真想做一次法事,再次瞻仰师父传下来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我临了总有千遍以上,现在倒有五六年没有再见过了。见一次吧,我还是有俗世情怀的。
  萧翼跪,拜:缘分,缘分。
  法事结束,有僧人请萧翼进住持僧房。辩才揭去丝巾,露出漆盒打开,一层一层剥去包裹物,取出真迹手卷,放在案几上。
  辩才:施主诚心诚意,缘分真是到了。我特意留住一天,请施主鉴赏。
  萧翼膝行至案几前,取过手卷,展开,阅,激动得流下泪来:神品,神品!
  辩才:当然是神品。
  萧翼小心地收好手卷,放在案几上,将手卷层层包好,放入漆盒。
  辩才注视着漆盒,将漆盒捧起,递向萧翼:施主放在身边仔细鉴赏。
  萧翼大惊:镇寺之宝……
  辩才:佛家讲究供养,所以我将稀世珍宝供养给佛。佛家又讲慈悲,施舍,所以我请施主仔细鉴赏,也是佛的意思。不过,它明天要回藏了。请施主小心。王羲之笔法传续,也是功德。施主是有心人,见过真迹之后,传续笔法,功德无量。
  萧翼接过漆盒,沉思片刻:佛家讲不贪,为什么世人很难做到?也曾听过讲经,佛家讲空,可是,为什么我怎么也做不到空?
  辩才:因为世界是空,贪能贪到什么呢?不过是欲念罢了。贪,只是贪的一念,世人贪来贪去,只不过是执贪的这一念想。做不到空,还是因为执,你执这个空,就不是空了,所以,就是不要执。
  萧翼:一夕谈,十年书,受益匪浅。
  僧房,萧翼在灯下阅看《兰亭集序》真迹,入神,长叹。有人敲门。萧翼一惊,知道是探子来了,随即将真迹收好,萧翼起身开门。
  探子入:这个老和尚!我们去看了,东西不在,你知不知道他把东西放在哪里?
  萧翼百感交集,沉默,终于说道:在我这里。
  探子惊讶:你偷到手了?!
  萧翼摇摇头:住持许我看一夜,明早奉还。
  探子:那我们还不快走!
  萧翼:我不能走,我不能背信弃义。
  探子:好好好,你做好人,把东西给我,我走。
  萧翼沉默了片刻:理该完璧归赵。
  探子:完璧归赵?什么是完璧归赵?
  萧翼:东西没有损坏,怎么借,怎么还。
  探子摇摇头:县令交代下来,谏议大夫又等在驿站,你说我这个差怎么交?我吃这一口饭不容易啊。
  萧翼沉默:是啊,我倒没想到,这件事原来比偷难多了。
  探子取出匕首:你这么婆婆妈妈,我只好硬取了。
  萧翼看着匕首,拿出漆盒:贪,贪啊。你拿走吧。
  探子拿过漆盒:咱们走吧。
  萧翼:你去吧,我不走了。
  探子:你不走?你不和我走,在县令大人面前,怎么交代是真的还是假的。
  萧翼:是真的。你走吧。
  探子:镇寺之宝没了,你不怕他们把你吃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走吧。
  萧翼流下泪来,停了一会儿,置之度外:拿了镇寺之宝,就是取了他们的性命,取人性命,要以命偿命!我就在这里偿命吧,任他们处治。这样,也对得起陛下,也对得起辩才大师和永欣寺。第三十九章
  萧翼跪在永欣寺台阶前,满脸是泪:奉大唐皇帝陛下旨,永欣寺镇寺之宝,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子时,已快马递送长安太极宫,弟子萧翼不能亲自回去销差,留在这里听凭师父发落。陛下说过,若师父出让《兰亭集序》,则为永欣寺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辩才大吃一惊,茫然了许久,向西趺坐,合十,流泪满面:佛慈悲,佛慈悲。昨天你问我贪与执,我就应该想到。可是,嗔与怒,都是佛家弟子不为的。只是,《兰亭集序》真迹一入帝王家,就再也不是供养了,俗世也就从此再也见不到了。罪孽,罪孽。
  两仪殿,李世民坐在御坐席上。长孙无忌奉上漆盒。李世民打开漆盒,打开一层层布,手卷显露出来。李世民抬眼兴奋地扫视诸位,展阅,嘴里发出赞叹的咕噜声,接着问:用费多少?
  长孙无忌:陛下不是说过吗?若辩才出让,就为永欣寺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李世民一边看帖,一边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