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云路-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二丫送完东西就走了,马留安呆呆地躺在帐篷里,看着手边的消暑茶、解暑药、扇子和斗笠,心中百感交集:原来这世间还是有好人的,刘经历瞧着平庸,可他父女俩都是良善人。听说他们与周通判交好,周通判待人也挺和气,还是个有才的,只是可惜他岳父家犯了事,连累他仕途也不见好,陈通判还曾经当众取笑过他呢。为什么这样能干又心善的好人得不到提拔,而陈通判那种无能又心胸狭窄的小人,就可以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即使犯了大错,知府大人也奈何他不得呢?真是天道不公…… 

    且不说马留安如何在心中默默向老天爷哭诉,青云很快就骑马到了刘谢那里,只见几个县衙调来的吏员正合力操作着一台结构简单的器械,似乎是两个卷着绳尺的转轴,呈直角分列,名叫“丈量步车”。使用时,需要一个人留在原地固定好它,然后一人执其中一条绳尺的尾端朝西,另一人执另一条绳尺的尾端朝北,呈直角方向拉着两条绳尺向外走,一路走,一路不停报出长度,等拉到绳尺尽头,正好是十丈,也就是一百尺。根据官府给出的标准,150丈为一里。青云心下算了一算,觉得其中的计算步骤还是挺麻烦的。 

    除了这种看起来似乎挺先进的丈量步车外,大多数吏员使用的是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工具,看起来有点象是圆规,他们称之为“步规”。步规的两只脚距离是固定的,正好是五尺,使用步规量地,每一次量得的长度称为一“叉尺”,长十六叉尺,宽十五叉尺,就是一亩地了。 

    吏员们要在荒原上精确地量出土地的面积,平均分成五十亩一块的土地,划上界线,竖好界碑。由于土地是要平均分给老兵们的,因担心他们得了土地后会挑剔,吏员们做得格外认真细致,工作速度就慢了下来。半日过去了,也不过量了百多亩。 

    青云觉得这样不行,心下盘算了一番,便找到刘谢私下提了个建议。 

    龚知府之前说过,要从长云山脚下的吉门子庄出发,往北七十里,往西七十里,在这一大片土地上量出要分给老兵们的田地。七十里就是三十五公里,如果这一整片都是平地,都可以开垦成农田的话,则完全超过一千平方公里,也就是一万五千顷的面积,根本用不着量得太过精细了,四四方方地把地一亩一亩划好,边边角角不必去管它,这样也可以省下不少时间。若是有哪个老兵拿到地后嫌自己的废地多,那就把邻近的边边角角零散地块补偿给他就行。 

    刘谢与周康商量了一下,又问过同来的熟手吏员,觉得此法可行,便照着做的,果然提高了效率。众人都觉得一个月内完成任务并不是做梦,等差事办好了,他们也就有机会受嘉奖了,立刻觉得更有干劲了。 

    有人休息时抓起一把泥土细瞧,都笑说:“看起来是能种出粮食的土地,若是侍候得好,用不着两年就能丰收了,说不定比咱们那里还强呢!” 

    另一个人便笑话他:“你若真的动了心,大可以向府衙买一块地去!这地便宜得紧,比在南边买地划算多了。就怕你找不到人手耕种,只能抛荒!” 

    那人便不服气了:“谁说我找不到人手?大不了雇几个东秦人得了!先前不是总有东秦人过来给我们做长工么?只不过这两年少了许多罢了。” 

    青云正在一旁帮着计算土地面积,做标签,登记入册,闻言心下微微一动,但很快就打消了念头。买地种粮食什么的,回报太慢了,刘谢可能只在这里待三年,她还是不要费这个事的好。况且她在此地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未必能找到人耕种呢,倒是可以找找其他来钱的法子。她虽有几百两积蓄,但每日支出不少,比从前在清河时花的钱多了,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 

    太阳西斜时,众人收拾东西,动身返回吉门子庄。最接近村庄的土地基本丈量完毕了,明天开始,要往再远些的地方去。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骑马走着,青云趁机向一位熟悉丈量事务的吏员讨教,说话间,远远地瞧见吉门子庄外有人骑马等候。她定睛一看,却是曹i明。 

    他怎么来了? 

    ps:  (经常看到这种忽然乱入的第三人视角叙事方式,我也试一试……) 



第二十九章 夜谈 

    曹玦明是送药过来的。他送的不外乎解暑的、治水土不服的、治外伤等用途的药,以及一种涂在脸上、手上或身上的油脂状半液体,可以大大缓解被风吹日晒伤害到的皮肤。若是在早上出发前,他送出这些东西,可能这一票大男人里没几个会对此有兴趣,但他在傍晚时送来,众人都已经吃过苦头了,对他送来的药自然热情无比。 

    此时天已经黑了,曹玦明又是走了远路过来的,身边除了马,就只带了一个麦冬,周康便留他们吃饭过夜,反正山洞里有的是地方。只要被铺什么的准备好了,住山洞比住帐篷舒服些。 

    曹玦明欣然答应下来,又去给马留安诊脉,开了点现成的药丸,并且给丈量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把了脉。他还拿出一个消暑茶的方子,材料都是现成的,让众人明日早起熬上几大壶,随身带着随时喝几口,可以大大减少中暑的可能。众人都十分感激,连马留安也十分给面子地在吃过药后,很快就爬了起来,跑到众人吃饭的地方向他表示谢意。 

    青云远远瞧着他与众吏员相谈甚欢的模样,暗暗撇了撇嘴。刘谢还在一旁十分感叹地道:“小曹大夫真是仁心仁术,怕我们在这吉门子庄受了苦,没处请大夫,还特地跑来给我们看诊。幸好他来了,否则我们还不知该拿马吏员怎么办呢!若要送他回城去,又腾不出人手来。”周康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就连钟淮,也认为今日干活的辛苦程度远超他想象,他真害怕自己会撑不住病倒,有曹玦明在就安心多了。 

    青云心里更郁闷了,她又不能在这时候泼他们冷水,只得抿着嘴给他们三人都盛了满满一碗的汤面,肉臊子堆得高高的。差点儿没溢出来,心想多给他们点吃的,也省得他们成天嘴闲着没事做,净知道夸奖某人。 

    谁知刘谢见了这一大碗面,居然笑说:“青丫头,你越发贴心了。知道干爹辛苦了一天,腹中正饥饿难耐呢!”说罢就大口大口地吃起面来。周康也点头说:“可不是么?从前见了这样的面,我还要挑剔几分,今日却是顾不得了。青姐儿,好孩子。你替我叫一声我家的婆子,我记得我带了酱菜来,那个对着面条吃特有味儿!”而钟淮。居然就在这一小会儿功夫里把整完面吃完了,将碗递给青云:“麻烦姑娘了,再替我盛一碗吧。” 

    青云简直要暴躁了! 

    也许是张厨子今日做的面格外美味,也许是众人都饿得紧了,顾不上许多,今晚的面条被吃了个精光,张厨子不得不跟两个周家的婆子紧急多做了一锅出来,又迅速被分了去。众人吃饱喝足。都觉得身上疲倦得不行,便各自回住处休息了。青云将碗筷什么的丢给柳二丫与周家的婆子去洗,自己跑到村口的大石头旁透气。 

    荒原上的夜晚格外的黑。今日不见月亮,倒是夜空中挂满了星星,格外清晰明亮。青云靠着那块大石。寻了块平整些的草地坐下,抬头仰望星空,渐渐地,感觉到疲倦从脚底下往上蔓延。她今日也跑了许多路,在太阳底下晒了半日,还帮着砌灶、打水、捡干草做柴火,其实她也是很累的,之前忙忙碌碌的,她没有察觉,现在一闲下来,就觉得四肢发沉。她低低呻吟一声,伸展了一下双手双脚,忽然不想动了。 

    风一阵阵吹来,白天的炎热渐去,只剩下夜晚的清凉。只是坐得久了,夜风渐渐由凉转冷,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开始在心里告诉自己,应该马上起身回借住的小屋去,但是手脚却贪图舒适,不想挪动,她觉得也许再坐一小会儿也没问题。 

    一件柔软的衣服轻轻地落在她肩背上,挡住了侵骨的寒风,带来一阵暖意。青云下意识地往后一看,原来是曹玦明。他将自己原本披着的一件斗篷脱下来给了她,身上就只剩下了单薄的布衣。 

    青云本想将斗篷扔回给他的,但手刚提起,就改主意了。她现在觉得冷了的不是吗?有衣裳穿,为什么不穿?反正某人是大夫,吹了风着了凉也能治! 

    她便把斗篷拢得更紧了些,扭头看向别的方向:“你来做什么?” 

    曹玦明在她身边坐下了,方才道:“来看你。这里晚上风大,别着凉了,还是快回去吧。” 

    青云瞥他一眼:“我想回去的时候,自然会回去的。别说这些自以为关心的话,我还在生气呢!怕冷的话你就早点回去,回其他人那儿,反正刚才很多人都在夸你,你跟他们待一块儿不是更开心吗?” 

    曹玦明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叹了口气:“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从认识你的头一天起,就骗了你,所以你总觉得我不可靠,是不是?无论我做了多少事,你还是不相信我。” 

    青云又扭开了头:“你想我相信你?那也该做些能让人相信的事。身为利益相关者,你的所作所为实在无法让我信任。” 

    曹玦明不作声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几日,我又去打听姜九爷的事了。” 

    这算是转移话题吗?青云忍下翻白眼的冲动,不去理他。 

    曹玦明好象没察觉到似的,继续自顾自地说着:“姜九爷在锦东行事,与在西北时大不相同,他在这里买入不少产业,有田地,有牧场,也有店铺,他经常跟人打交道,虽然都不曾深交,但酒友还是有几个的。他还两次买人,也雇人到家里做活。他告诉别人他有妻子,别人也见过他妻子的长相,有人知道他家境富贵,有意给他寻个妾,他拒绝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不过有人说,姜九爷在东边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