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本宫不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上本宫不媚-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内早已是哭声一片,庄严肃穆的承极殿内,高太后、向皇后陪在神宗身侧,病榻上神宗回光返照一般,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高太后怒斥殿前跪着的众人:“都哭什么?皇帝还没有驾崩呢你们就赶着前来哭丧了么?难不成盼着皇帝驾崩!再让哀家听见谁这么晦气,便拔了他的舌头!”

这下原本哭天喊地的人们都噤声了,面面相觑,做下人真难啊,宫里遇到了喜事儿必须笑,遇到了丧事也不是说哭就哭的。

其他妃嫔见状也都不再出声儿,无非都是为自己的出路担忧着,古来喜欢妃嫔陪葬,若是没有子嗣,那么她们的下场就是陪葬了!

大殿内,众位皇子和阶位高的妃嫔满满当当得跪在病榻前,赵匡跪在最前侧。

神宗气息微奄,但是说话有力:“匡儿,父皇教了你许久的为君之道,你可准没备好了?”

赵匡低首:“父皇,儿臣定不负所望。”对于父皇的教诲一一闪现在脑海中。

神宗欣慰的点头:“你从小聪明又好学,懂得隐蔽锋芒又知明哲保身,能屈能伸,大丈夫也。”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赵匡神情肃穆,但是眼里透露出的是不舍和伤痛,虽说总要迎来这一刻,只有迎来了这一刻自己才能正真掌控江山,但是离开的人是自己的父皇,这种考验还是残忍。

神宗似乎察觉了赵匡的心思,宠溺的笑笑:“高祖名中有‘匡’,不妨给你换一个字。”

高太后也点头:“没错,忌讳还是得避着些的。”

“那就‘煦’字,如何?明君如煦日,愿你做一代明君千古流传。”神宗笑着说着,一面握住了向皇后的手,“皇后,你知我心,接下来就要靠你和幕后辅佐匡儿了。”

向皇后早已眼角含泪,但是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她必须坚强,从她称为皇后的一刻起,就要准备好分别。

“你放心,我会的!”皇后点头,不敢再多说下去,生怕自己会忍不住哭起来。

性格怯懦的几个皇子忍不住哭起来,朝中势力基本定形,就是不知太子会怎么对待他们。

神宗没来得及多嘱咐两句,便撒手人寰了,驾崩的消息一传出,蓄势待发的辽军便在西北发起进攻。赵匡,应该是改了名的赵煦匆匆安排完下葬的事宜就入朝议事。

孟媚歆人虽在家中,却心知此次御辽又会让祖父前去,朝中还有下葬的事,登基的事,还有蔡确党羽清除的事,他应该很忙吧?也难怪,皇帝哪是那么好当的?

孟仙羽早已迫不及待的要人量体裁衣,她的嫁衣定是世上最好的!

“将盖头的边儿上缝上珍珠,用金丝线秀一个鸳鸯戏水图,我的鞋子的底儿要有一层金丝绵,鞋头也要珍珠点缀,嫁衣上除了要用最好的布料以外,还要金丝、珍珠、玛瑙和琉璃,都记住了吗?”盛气凌人的坐在檀木兰花椅,孟仙羽可是威风肆意。

宫里绣房的婆子恰媚的鞠着躬:“哎呦!您放心,这点小事不用您费心,下人们自会办好的!”

孟仙羽还是不放心的查看首饰盒子:“就这些珠宝哪够啊?我的镯子、项链、耳坠、花钿,这些细节都不能忽略了,可清楚了?”

婆子笑着,忙忙点头称是:“小姐说的是!还是您想得周到呢!你可是未来的侧太子妃,进了宫就进封妃嫔的,奴才们怎敢怠慢?”

“嘭!”青玉茶碗被重重砸在紫木桌上。

孟仙羽瞪着婆子发火:“谁说是侧太子妃!什么妃嫔!本小姐就算不是什么太子妃也无所谓,但一定是皇后!”

婆子大惊,一行人慌慌张张跪在地上:“奴婢失口!小姐恕罪啊!”

柳月犹豫着上前,凑到孟仙羽的耳边:“小姐,皇后之名的话现在还不能说,这可是不合规矩的。”

孟仙羽不懈的冷哼,眼里尽是得意之色,殷红的嘴唇勾起轻蔑的笑:“哼,什么规矩不规矩,等我进了宫,我就是规矩!”

柳月表情不明的低头退在一旁,看来小姐是得意过头了,这种主子,跟着指不定哪天就丢了脑袋。

见下人们都被她治理的服服帖帖,孟仙羽满意的啜着茶,眼中尽是得意之色。看来我确实有掌管后宫的本事,孟媚歆,我的好妹妹,我就说过,你是争不过我的,等我当上了太子妃,不久进宫再当上皇后,你给我端茶倒水都不配!

如今孟元前去前线支援,不出一月便平定西北,其余地方的余力也都一一清除,赵煦也就有精力处理其他事务,有了孟元和章惇的帮助,赵煦的地位很快稳固,蔡确的党羽皆被控制。

一个月后,朝堂之上,赵煦正和众臣商议登基事宜,将最后的事情确定下来。

“那么,就依照司仪司选的日子,其他事宜交由章惇来办,你现在可是当朝宰相,事事可要上心。”

章惇喜出望外,几乎是手忙脚乱的跪地叩谢,太子果然没有食言,只要替太子办事,他就可以做一朝宰相。

赵煦傲视文武百官,这江山都由他来扛起了!他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登基大典,鼓乐雷鸣,空前盛大,不仅是皇戚宗亲、文武群臣,就连先帝妃嫔、别国国使都前来观摩。

先帝的儿子们,不论是否殇亡都封爵位。其中在位的,九子赵佖封吴荣穆王,十一子赵佶封凌王,十二子赵俉封燕王,十三子赵似定封楚荣宪王进封影王,十四子赵偲定封越王。

并封孟仙羽由侧太子妃进封正二品昭仪,刘箐清封为正八品红霞帔,孟媚歆封近品女官,负责显谟阁事宜。

并且欲扶起新法,重用范纯仁、吕大防、吕公著等人。

可是高太后,如今的太皇太后并不让步。

“皇帝年幼,哀家怎么放心?哀家决定,垂帘听政三年,三年之后,所有权利交由皇帝自己处理。”太皇太后一发话,自然无人敢辩驳。

“皇上,太皇太后的意思可明白得很,咱们得动作快点儿。”章惇私下给赵煦出主意。

赵煦冷笑,即便不说话,眼中的杀意也显而易见。

“太皇太后自先帝重用王安石起,就反对新法,为此不知贬了多少人,如今还想从先帝管到朕这里?”

虽然在登基前做了打点和整顿,但是想要完全掌权并非易事,而向皇后那里,如今的太后,身居后宫,前朝之事不能过多涉足,所以对太皇太后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范纯仁进言:“皇上不必着急着剔除太皇太后的人,此事尚早,减去一些重要的树枝,这棵树就散了。”

赵煦采纳了范纯仁的意见,决定按兵不动,他倒要看看,太皇太后还有什么棋子可以用。

于是,太自第一次上朝,太皇太后便每日与赵煦一同上朝。

众臣参拜:“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赵煦抬手。

侧面,珠帘之后的太皇太后端坐在凤椅上,苍老却不失威仪的声音响起:“可有事奏?”

既然太皇太后发问了,众臣自然要回话的。

兵部侍郎向前:“臣有事要奏。”

赵煦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简单明了的道:“说。”

“许州涝灾,河北干旱,既有怨声四起之势,地方来报,多次民反,想请奏良策。”

赵煦漆黑冰冷的眸子盯着眼前的官员,眸中闪过阴翳,他们启奏皆是侧身而对,面向太皇太后,心中大怒而不能言。

太皇太后略微思索,便稳妥开口:“依哀家之意,出兵镇压方可,另外加以抚恤,软硬兼施,皇帝以为如何?”

赵煦面上一笑,嘴角勾起狡猾:“太皇太后的方法固然好用有方便,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隋唐起就有南水北调一说,如今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另外以防赈灾银两被私吞,由朝廷指派钦差前往并监督,账目据悉回禀,众爱卿以为如何?”

几位朝臣不禁满意点头,皇上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手段和爱民之心,果然是好啊!

官员领命而去,再者都是一些地方琐事,无非关乎民生,太皇太后的提议几乎都被赵煦半采纳半否决,太皇太后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皇帝多出用新法来压制自己,那么她就得压回去。

于是,再一次上朝的时候,那些反对新法的臣子纷纷出言反驳赵煦,两拨势力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赵煦阴翳着脸,在袖子里的拳头越握越紧,于是冷然开口:“够了,这种小事有什么可吵的?亏得你们都是享有高官俸禄,连脑子都不动么?朕要你们何用?不就是修改官制一时么,暂且就依太皇太后的提议,先不改了。”

突然的玩世不恭的态度让一些臣子摸不着头脑,这样的问题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固啊,怎么这么随随便便就定了呢?

“好了,别说了,退朝。”赵煦挡住想要进言的大臣,起身离开。

刘眀泉挥拂,宣:“退朝!”也连忙跟着走了。

就这样将太皇太后晾在一旁,众臣也都大眼瞪小眼。

太皇太后丝毫不受影响,依旧是不急不缓:“无事便退下吧。”

朝堂在众臣的议论声中散去。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033宫闱之争,娇羞

“皇上…皇上…。”前往勤政殿的小路上,刘眀泉带着宫女太监的队伍赶着追上赵煦。

赵煦停下脚步,站在望月亭里想让自己冷静下来,拳头紧握,眼中尽是冷意,就像这样的阴霾天气:“朕看这天下,该是她高家的了!”

赵煦一震怒,顷刻跪了一地奴才和宫女瑟瑟发抖。

刘眀泉叹息,上前好声好气的劝着:“皇上,您别生气,火气大了还伤身呢!伤了身子还怎么和别人斗呢?”

他怎么能不生气?好一个垂帘听政,无非是想将自己的势力快速安插进来,好控制大宋江山!哪有那么容易!

怒气冲冲的走进西苑,听见嬉笑声,这样的天气和心情,听到嬉笑声还能放松些,抬起脚步不由得寻去。

孟媚歆在树上偷鸟窝,便见一道明黄黄的身影一闪,那人就到了树下,赶忙站在树上一动不动的噤声。原来是他,那个已经高高在上的男子。

赵煦还在树下纳闷:“奇怪,朕明明听到有笑声,怎么连个人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