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魅影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村魅影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眼睛是什么时候瞎的呢?
    答:十三岁的时候得天花,后来就看不见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书,街上有一个茶馆,有一个姓汪的瞎子在那里书,长云有事没事,都会去听书,因为他是小孩子,别人也不收他的钱,眼睛看不见以后,就跟汪瞎子学书,汪瞎子死后,他曾经跟戏班子到外面闯荡过几年。(郭刘氏)
    问:他为什么不接着在街上书呢?
    答:汪瞎子有一个大徒弟,汪瞎子死后,大徒弟在茶馆书,花长云没有地方去,就跟戏班子走了。
    问:他能做什么?
    答:他会拉胡琴,也会书,后来,遇到自然灾害,请戏班子唱戏的人越来越少,戏班子就解散了。花长云就回到了花家村。
    问:那他一个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答:生产队会安排人帮他洗洗缝缝,不过大部分时候,全靠他自己。
    问:靠他自己?
    答:他自己摸索着——也能做一些事情,一件事情做习惯了,摸索摸索就能自己做了。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郑峰和李云帆有一段对话。
    “老李,这个谭晓飞很像你啊!”
    “像我什么?”
    “考虑问题非常深入和细致,这不是你的风格吗?”
    “这不也是你的风格吗?”
    “我们再往下看——”
    问:花长云能做哪些事情呢?
    答:自己烧饭,自己到大塘拎水,自己洗衣服。
    问:祠堂离大塘有多远?
    答:穿过芦苇荡就是,祠堂在大塘的西边,百八十步的样子。
    问:郭筱兰到桂子家去肯定要经过祠堂吗?
    答:对,只有那里有路,我们这里河道多。
    在这段谈话记录的后面,用订书机钉了一张纸,有十几行字,是补充明,这段文字应该是在谭晓飞和向阳进行实地考察后补充上去的:祠堂在距离大塘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杂树林里面,在祠堂的后面,有一大片树林,树林和芦苇相接,在树林和芦苇的交接处有一个石桥,石桥的西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这条河的名字叫泗水河,泗水县就是根据这条河命名的。石桥的东边是花家大塘,一条宽十二三米的河道将花家大塘和泗水河连接在一起。前村通向后村的路就在祠堂的东边的院墙外。在花家大塘的东边也有一条不知名的由西北而东南的大河,也有一条两百米左右长的河道将花家大塘和这条河连接在一起,
    郭有才的没错,从前村到后村,确实只有一条路。
    问:祠堂距离郭筱兰出事的码头有多远?
    回答:在祠堂东边的码头能看到筱兰挑水的码头。(郭有才)
    在这段文字的旁边也有几行字,是谭晓飞和向阳实地勘察后补充上去的:两个码头之间相距两百多米,在两个码头之间的芦苇丛里面,有一条不甚明显的路,应该是捕鱼人踩出来的。
    从这份谈话和补充材料上,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谭晓飞和向阳思维的触角很深,他们把能想到的和很难想到的细节都想到了。
    问:花三妹是在哪一年出事的呢?
    回答:是在一九五九年出的事——是秋天,现在想一想,三妹死的很蹊跷啊!(郭刘氏)
    问:花家人没有发现问题吗?
    回答:她家娃多,没有往别处想,三妹她娘喊了几嗓子,就用一张席子埋了,在花家村,没有人往这方面想,你们可以去找花家人谈谈,他们或许会知道一些情况。(郭有才)
    问:花家人在安葬三妹之前,没有给花三妹擦身子换衣服吗?
    回答:不知道,照理,是应该这么做的,你们找花长松问问。我估计花家人没有给三妹换衣服,前面,我已经讲了,花家很穷,哪来新衣服给三妹换呢?(郭有才)
    问:是谁把三妹的尸体打捞上来的呢?
    答:有好几个人,郭常宝,花木匠,还有郭侉子。
    答:还有你爹和郭队长。(郭刘氏)
    答:对,还有我爹。
    问:花三妹的尸体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呢?
    答:在大塘西北角,距离码头一百米左右的地方。(郭刘氏)
    问:你讲的码头就是郭筱兰挑水的码头吗?
    答:不是,是大塘对面的码头,花长松家住在后村——在后村的西头第四家,和桂子家只隔一户人家,大塘的北岸一共有三个码头,我讲的码头是西码头——和咱家的码头对着。
    问:花三妹也是在码头洗东西或者挑水的时候出事的吗?
    回答:不是,三妹是在岸上割芦柴的时候出事的。婶子到大塘找三妹的时候,看到塘边有两捆芦柴,还有两堆没有来得及捆的芦柴。对了,我们到塘边的时候,看到靠水的芦柴都被割得只剩下一小片。(郭有才)
    问:岸上的芦柴都割干净了吗?芦苇荡的芦柴有很多,花三妹为什么要以身犯险呢?她不过是一个十四岁大的女孩子。
    回答:生产队把芦柴都分到各家各户了,那里是三妹家的芦柴。早些年,咱们这里很穷,芦柴对村里人来,可是咱们的命根子,油盐酱醋、针头线老、穿衣磨鞋,全指望它了。(郭刘氏)
    问:衣食父母?此话怎么讲?
    回答:咱们村除了靠地里面的收成,就是水里面的收成,水里面的收成就是鱼,除此以外,就是芦柴,咱们村家家户户编芦席,逢赶集的时候就舀到街上去买。所以,芦苇对乡亲们来讲,是很精贵的东西。
    问:花三妹出事的地方距离祠堂有多远?
    答:靠着——大概有三四百米的样子。
    在这行字的旁边也有几行字:花三妹出事的地点和祠堂之间有四百米左右,距离西码头有两百米左右的距离——西码头就是祠堂东边的码头。
    问:花三妹出事的时候,芦苇割了多少?我的意思是村子里面的人家都开始割了吗?
    答:花三妹出事的时候,芦苇还没有完全成熟,三妹家不是穷吗?她爹让她割一点回去,先编几张芦席,好淘换写钱买些粮食,人多粮少,饥一顿饱一顿,日子难捱啊!他爹还想用芦柴花编几双毛窝子,眼见着天要冷了。
    问:花三妹出事的时间,也是在黄昏吗?
    答:对啊!和筱兰出事的时间大差不离。
    问:世上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答:秋天,天黑的早,六点钟左右,天就黑了,秋天收工也迟,这时候,一般人家都在忙晚饭,不会有人到大塘来。上工的人在地里,更不会到大塘来。(郭有才)
    问:夏天一般什么时候收工?
    答:夏天要到七点左右天才黑,秋天收工一般在六点到六点半之间。
    问:郭筱兰出事的时间是在四点半到五点半之间,这时候,村子里面是不是没有什么人?
    答:可不是吗?这时候,人都在地里干活,在家里的人都在烧晚饭。凶手瞅的就是这个时间。
    问:花三妹长相如何?
    答:花长松家虽然很穷,但几个女儿是人见人夸,特别是那三妹,别提有多水灵、多标志了,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就有人家上门提亲了。(郭刘氏)
    问:十三岁就有人提亲了?
    答:咱们这里就这个习俗,女娃十三岁就可以找婆家了,那花三妹虽然只有十三岁,可出落的跟个大姑娘似的。要摸样有摸样,要身段有身段。
    花三妹死于非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谭晓飞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来进行的。
    问:老人家,你们在花家村生活的多少年,对村子里面的人一定知根知底。
    答:虎心隔毛,人心隔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要是在过去,我郭根生敢这么,可发生了这档子事情,我的心里就犯嘀咕了,乡里乡亲的,万一弄错了,我怕不好见面,也不好话。(郭根生)
    问:这——你们放心,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除了花家村,附近的村子,我们也要用梳子梳理一遍。
    答:老头子,你跟公安同志们花二麻子兄弟俩的事情。(郭刘氏)
    问:花二麻子兄弟俩什么事?(郭根生)
    问:奶奶,花二麻子兄弟俩啥子事情?(郭筱竹)
    答:老头子,你就跟公安同志吧!他们会掂量的,这里没有外人,你们几个都记住了,在这屋里的事情,就在这里了,可不敢到外面去。
    问:老人家,您就吧!
    答:事情是这样的,这花二麻子家,一共有弟兄两个,家里面的条件不错,他爹花半仙是风水先生,还会给人家驱邪除鬼,能弄到一些活钱,可大儿子花老大痴痴呆呆的,身体倒是不错,可就是不懂那事。
    问:不懂什么事?
    答:男女之事。以前,有人介绍过几个,女娃在他家住不上一天就走了,好不容易上了一个,送了彩礼,也订了婚,可就在结婚的那天夜里,新娘子哭哭啼啼地跑回娘家去了。
    问:后来呢?
    答:后来,花老大又找了一个,有才,你不是也知道吗?你跟公安同志吧!
    答:半个月以后就结婚了,结婚当天的夜里,吃喜酒的人散去之后,花二麻子跑进了新娘子的房间。(郭有才)
    问:这是花家人事先商量好的吗?
    答:不错,黑灯瞎火的,新娘子没有看出来,这种事情只能瞒得了一时,后来终于让新娘子发现了。
    问:后来呢?
    答:新媳妇的娘家在山里,很穷,两个哥哥一直打着光棍,到三十大几都没有娶上媳妇,花家在订婚的时候,给了亲家一笔钱,事情发生以后,花半仙又给了一笔钱,这件事情总算捂住了。
    问:花家人不,村里人如何晓得?
    答:翠莲一连给花家生了三个孩子——都是男娃,三个男娃长的和花二麻子一模一样,村里人咋能看不出来呢?再加上巧珍翻几下舌头,不就都知道了。
    问:巧珍是谁?
    答:巧珍就是和花老大结婚当夜跑回娘家的女人——她是郭队长老婆的娘家人。
    问:花二麻子没有老婆吗?
    答:有老婆,还有两男两女四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