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御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御医-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十章 民以食为天

    秋社后,农闲时节来了,卫螭想借工作忙的借口逃早朝,貌似不可能了,每天早上的早朝,成了最痛苦的一桩事情。    “我要辞官!我要告老还乡!”    闭着眼睛,某男很是不忿的念叨,因为瞌睡的缘故,愤怒也没什么热血的感觉,更不用提什么精神了,早朝真是个不仁道滴规定啊。    迷迷瞪瞪上早朝,这厮很自觉,反正政事也轮不到他插嘴,干脆自个儿缩在一边迷糊,就盼着退朝两个字的到来。不过,这个愿望,很华丽滴落空了,因为,拜这几天的好天气所赐,玉米晒干了,人家李二陛下和群臣们,想见识一下玉米面的吃法儿。    玉米磨成面儿,吃法很多,玉米面疙瘩,只需要拿少许水拌一下,和米饭放在一起蒸,饭熟了,玉米面疙瘩也熟了,米饭带着玉米的香甜,很好吃。还有窝窝头,玉米面菜团子,玉米鸡蛋饼等等,做法非常多。    卫螭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吃不起全米饭,母亲就是把玉米面拌了做出来给全家吃的,变着方儿的搞创新,这在贫穷一些的农村地区,是很常见的吃法。    大唐的米价是很便宜,但是,米贱伤农,在现代社会,都还不是人人都能吃上大米饭,吃上白面儿,更何况是在大唐!无论什么事物,总有个相对的。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种本能行为,喜欢吃好的,偏食、挑食,那是人都有可能存在的缺点,人嘛,口味不同,喜欢的食物也不一样。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对人的身体,那是大有好处的。不是说吃的越好,对身体越好。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不同的食物,包含的东西不一样,合理搭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药膳大家听说过吧?”    “听过啊?那就好!说药膳的起源,各位学问都比咱好,应该都知道,那是老祖宗就传下来的东西,寓医于食,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这是药膳的指导精神。古人说了,是药三分毒。没灾没病的,卫某身为医生,咱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家不要服药,补药也不能乱吃,最好是在医生建议下再服用。咱打个比方吧,这人吧,就是一块平铺的台子,支撑台子的柱子,就是人体需要的各种养分,讲究的是个合适,是个平衡,缺啥咱补啥,不能乱补,哪个多了都不好,多了容易倾斜,一倾斜,身体就垮了。”    “这些柱子是怎么建起来的?说白了,就是从各位的饮食中摄取的。肉吃多了,不好,容易引起肥胖,只吃羊肉也不好,每种肉里面的营养不同,咱吃饭,要讲究个荤素搭配,菜式变换,不暴饮暴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对健康、对记忆、对长寿,都有益处。比如说,上了年纪的人,咱讲究的是荤素兼顾,偏重素食。”    说得兴起,卫螭这厮干脆把合理膳食,平衡饮食结构的概念都给整了出来。经历了隋末大乱的人民,安定下来后,生活越来越好,这饮食,也越来越好,荤腥啥的都多起来,肉食一多,富贵病就多起来了。    “当然,这样说,也不是让各位浪费,咱的生活刚刚在陛下的带领下好起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咱不是提倡浪费,咱在种类上下功夫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约,不能浪费。”    这厮不轻不重的拍了李二陛下一个马屁,李二陛下瞪他一眼,故作严肃状,眼里的笑意却没有隐藏。    药膳,是从古早就传下来的,在晋、唐时候形成成熟理论,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有《黄帝内经》,还有《食经》、《食方》等著作,卫螭的结拜兄长、药王孙大大也是个中能手。    卫螭这厮,绕了一个大弯儿,把在现代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合理膳食结构,平衡营养的理论搬了出来,侃了一大圈之后,听得众人频频点头后,这厮做严肃状,很是郑重的道:“所以,接下来,我要为大家郑重推荐的就是玉米。玉米的营养价值,根据海外的农学家研究,其蕴含的营养比稻米、小麦高了510倍,长期食用玉米,能对抗眼睛的老化,增强记忆力等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且,这玉米吧,味道还不错,吃了玉米,既注重健康,又兼顾了美味,可谓鱼与熊掌兼得。各位大人,正好御厨们做好了菜式,请陛下率先品尝。”    “请陛下品尝。”    “呵呵,如此,朕就尝尝。”    李二陛下笑眯眯的抓起一个玉米鸡蛋饼就吃。这个玉米饼与青玉米时候卫螭做的那个做法不同,青玉米时候是用油炸,现在的是煎的,生生烘烤熟的。表皮脆而香,内里软,很好吃。    李二陛下尝了一个,赞不绝口,让群臣都尝尝。卫螭这厮这才偷偷擦了把汗水,心中偷笑,幸好谢玖不在,不然肯定会发现,他刚刚的说辞,和电视里那些电视购物的说法大同小异,反正都是可着劲儿的忽悠,所不同的是,这厮说的都是真的,电视购物里的东西,套句电影台词,泱泱大国,诚信为本。电视购物很需要这个品质。    群臣,每人就分到一小块,尝了尝味道,可以说,刚刚吃出点儿味道来,就没有了。看御厨们的样子,似乎也没有继续上的意思。    卫螭这厮打量李二陛下的目光,很邪恶,很阴暗,很诡异。这厮敢拍胸脯担保,御膳监里绝对还有。这些都是他那八亩地的收成,磨面的时候,这厮亲自监工的,除了自家的份儿,给秦老国公府、蝗虫军的其他成员都留了一点儿之外,剩下的,全拿给宫里了。    不过,人家李二陛下又没说还有没有,总不能掐着他脖子,逼着他拿出来给大家吃吧。不厚道呀,李二陛下。一国元首,咋能这么小气涅!    “各位大人,觉着这玉米的味道如何?”    卫螭问得好正经。青玉米,不是谁都有幸尝到的,在场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吃到玉米制作的食物。    “很好,不仅营养价值高,且口感甚好,应推广!”    “最好不过的是,山地就能种植,不占良田,不影响五谷的种植,再加上卫大人的与黄豆一起套种的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    群臣一个个发表意见,大唐君臣上下达成一致,一致认为,玉米,明年应该开始在长安地界推广,然后再慢慢推及全国。

    第五十一章 妙 比
    (下载小说到云轩阁 www。y u n xuange。com) 

    “呜呜……”    正积极讨论中,一阵哭声,突然响起,听声音,由低到高,还是极力压抑,但又压抑不住,发展成嚎啕大哭的状况。卫螭纳闷谁那么不长眼色,这种时候居然哭成儿这样!转头一看,才发现哭的是他家上司大人、司农寺正卿严九龄筒子,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赶紧望向李二陛下。    果然,李二陛下面沉如水,沉声问道:“严卿,为何啼哭不止?”    严九龄擦擦眼泪,忍了忍,还是没忍住泪水,哽咽着道:“陛下,臣是又高兴又难过,这才失了仪态,忍不住哭了。”    这下,不止李二陛下,连众臣都开始奇怪了,李二陛下问出大家的心声:“高兴?!难过?!卿何以如此?细细说来。”    严九龄“砰”一声跪下,抹抹眼泪,继续哽咽道:“陛下,臣的高兴,一是因为卫大人的回归,我大唐又多了一门口粮,我大唐子民今后又少了一份挨饿的可能;二是因为陛下的英明决策,使得玉米能在我大唐境内推广;三是因为玉米不占良田,不受种植地区限制,能种植的地区很多。三者综合,我大唐子民,今后挨饿的可能越来越少,只要我大唐君臣上下一心,饿死人的事件,今后将不会再发生!臣的难过,是为卫大人的晚归,如果他能早几年归来,那或许臣的亲人们,就不会饿死,早些年的那些子民,也就不会饿死。”    说至后来,严九龄几乎泣不成声,在场的人,多数都知道他的过往,对那段时光,经历过的人不少,齐齐沉默一阵,神色,似乎都有些感慨,连李二陛下也是一副唏嘘的样子,道:“严卿所言甚是,如此说来,卫螭功劳不小,朕,要如赏呢?”    卫螭吓了一跳,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才来半年,都做到农业部副部长了,四品官了,人家宰相也才三品官,再升,可就没边儿了。这厮赶紧道:“陛下,臣有话说。”    李二陛下看卫螭的眼光,很深沉,简单的说了一个字:“讲。”    卫螭憨笑着,抓抓脑袋,道:“陛下,臣以为,咱没功,不应该赏。”    李二陛下眼光闪了闪,表情不变,沉声问道:“此话怎讲?说来给朕听听。”    这厮一本正经的道:“陛下,首先,臣以为这是陛下的功劳,与臣无干。”    “胡说!卫螭,朕不用你拍马屁,难道你以为朕是个昏君吗?”    这厮表情很无辜,语气也很无辜:“陛下,臣可没这么说,污蔑陛下的罪名,臣可担当不起。再说,臣话还没说完呢。”    李二陛下轻哼一声,让卫螭继续说。这厮很严肃的道:“陛下,还是臣的来历问题,因为海外的经历,臣夫妻会的东西,与咱大唐子民的全然不同,带来的一切用具,也全然陌生,如果不是陛下胸襟宽广,英明睿智,启用我们夫妻,只怕,臣夫妻的尸骨都找不到了,所以,对陛下,臣夫妻,从内心,发自心底的感谢和敬重。玉米,是一种新作物,如果遇到个昏君,别说推广,说不定还会给臣夫妻安个罪名处死,说我们是异端邪说啥的。因此,臣以为,如今的一切,都是陛下英明睿智、胸襟气魄非凡的决策所致,与臣,那是半点儿关系都没有,所以,臣不敢居功。”    卫螭的说法,很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就像他说的一般,如果不是李二陛下胆子大,敢用他,敢于尝试新的东西,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那结局,还真不好说。    卫螭见李二陛下不动声色,看不出他想法的情况下,赶紧再加重砝码,道:“还有,臣要自首,臣的工作态度不是很好,这点正卿大人可以作证。一开始吧,臣对玉米的重视不够,惰性频发,工作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