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御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御医-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思邈笑了起来,恍然调侃道:“没错,为兄倒忘了你小子脸皮奇厚。”    卫螭再次大汗,话说,他也只是谦虚一句,丫孙大大还真顺着就这么说了,真是打击人,不厚道啊,孙大大。    拐了他家孙大大义兄同意参与,卫螭忽悠着人家在计划书上签上了名字,赶着进宫,准备亲自呈给李二陛下看看。    卫螭进宫的时候,李二陛下正与大臣们商议军国大事,卫螭只能在殿外候着,无聊的蹲到花坛旁,一边发呆,一边帮李二陛下家拔草。    “卫……卫大人,陛下宣您进去。”    不知过了多久,内侍小公公过来叫他,不过,看他的表情,相当古怪,语气颤抖。卫螭一愣,摸摸脸,不知他啥时候长了张横肉脸,居然能吓得人家说话发抖。    疑惑中,提脚往立政殿去,隐约听到身后有位小宫女对刚才来叫他的那小内侍说:“幸好土公公您过来叫走卫大人,这花坛上地花,就快被卫大人拔光了,也不知还能再发出来不。”    卫螭大汗,赶紧加快脚步,没有勇气回头去看那被他辣手催花的花坛一眼,峨眉豆腐,无意的,决不是故意的。    “子悦,有何事见朕?”    卫螭一进去,行礼之后,李二陛下笑呵呵的问他,看样子,心情不错。卫螭赶紧把计划书递上去道:“陛下,臣有个计划想做,请您过目一番,如果您应允的话,给拨点儿款,发俩钱,顺便请您表态支持一下。谢谢。”    李二陛下接过计划书,也不急着看,而是笑道:“难得你小子主动要求做事,朕倒要好好看看。不过,在看之前,朕有个好消息先说与你听听。”    “啥好消息啊?陛下。”    李二陛下道:“卫子悦,你又立功了!”    卫螭满脸疑惑,立功?!又立啥功劳?!下意识的,卫螭地第一反应是:“陛下,您又要给臣升官吗?” 

    第十八章 古代的文化入侵

    螭很认真的思索一番,实在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功劳,宜不占那是王八蛋,人家李二陛下都说立功了,那就等着受赏就是。于是,卫螭这厮得了便宜卖乖道:“陛下英明神武,赏罚分明。臣唯一的小请求,如果要升官,能否升勋位?实职的话,臣才疏学浅,就不用再升了。”    李二陛下瞟卫螭一眼,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对满殿的大臣们,叹笑道:“这个卫螭卫子悦,朕想要升他的官,他却一再拒绝,朕本以为有什么内情,后来才知道,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上早朝,懒惰至如此地步,令人发指!”    殿内众臣,哈哈笑了起来,卫螭倒是气定神闲,不以为耻,反正咱自个儿过的快乐就行,不可能为了外人的眼光,就委屈自己,那日子,有啥乐趣可言。睡觉睡到自然醒,多高的境界,可惜,懂得欣赏的人不多,人家古人都比较勤奋。    面对众人的嘲笑,卫螭道:“陛下,诸位大人,学医的时候,师傅曾教导我,说知足常乐,目前来说,我很快乐,这就够了。”    在立政殿上的人,都是些名将重臣,除了少有的几个,几乎都是人精,卫螭的话,让他们停下了笑容,若有所思的看了那厮一眼。    房玄龄笑眯眯的道:“卫大人,知否你立的是何功劳?”    卫螭很诚实的摇头:“不知,请房大人指点。”    房玄龄道:“吐谷浑伏允之子慕容顺,继任为王,称甘豆可汗,然慕容顺长期在我大唐做质子,国内百姓皆不服,爆发叛乱。陛下命侯君集等领兵协助。”    说完,房玄龄就不说了,笑眯眯看着卫螭,卫螭被看得莫名其妙。满头雾水的道:“那房大人,这和在下有何关系?我不明白。”    李二陛下笑道:“汝曾对朕说过所谓的高原作战及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从医生的角度,给予朕不少谏言。子悦忘了?”    卫螭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想不到李二陛下行动力这么好,早就把这些建议给推广到军中了。卫螭谦虚道:“原来如此,臣的建议。能用上自是好,功劳不功劳的,陛下自会有公断。”    李二陛下淡淡笑笑,摸着胡须,道:“侯君集向朕请求,说前线战事虽占了上风,但战士伤亡过大。水土不服严重,需要增派医术高明,对高原地区情况了解的医生前去。”    卫螭大汗,赶紧道:“陛下,臣不去!功过相抵,那功劳也不用赏了,总之。臣是不会去的!”    “为何?你怕侯君集加害于你?”    李二陛下倒是明白。卫螭道:“肯定怕,那是他的军队,我一个小医生,去了那就是羊入虎口。臣与侯大人地纠纷,陛下也清楚,如果陛下非要让臣去,还请陛下替臣准备好丧葬礼仪,准备能够我家妻儿安稳过后半生的赏赐。让臣再无后顾之忧,能有勇气慷慨赴死。”    卫螭这话说的,就像秋天的萝卜,绷绷脆。殿中诸人,惊异者有之,苦笑者有之,奚落者、嘲讽者皆有之。长孙无忌看了卫螭一眼。默默站着。房玄龄、魏征等。双目微合,眼皮都不撩一下。就这么安静的站着。    李二陛下表情很平静,看不出他的想法,卫螭续道:“长安、吐谷浑,两地距离甚远,侯将军行军有方,战法得度,或许,臣还没有到达,战争就已结束。侯将军上这样一个折子,其意如何,陛下圣明,侯将军又跟随陛下多年,以陛下对他的了解,去与不去,请陛下决断。陛下要臣去,臣就去,绝不二话!”    卫螭和侯君集有矛盾,几乎人人都知道,卫螭挺光棍,当着这许多人的面,就敢把话扔下。李二陛下原以为卫螭会想办法推辞,想不到这小子,这会儿又挺干脆,把问题全扔给他了。    李二陛下道:“罢了,朕这里,还有更重要地事情让你去做,侯君集那里,朕从太医署挑人去好了,玄龄,这事,交由你去做。”    “是,陛下。”    房玄龄领命。卫螭松了口气,如果真让他去,他也没办法,所有医生中,就他最合适,相比之下,也最了解高原的情况,还好,李二陛下没想象中那么狠心。    议完政事,众大臣散去,卫螭一旁等着,李二陛下在看他写的那份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很简单,卫螭想从司农寺辞职,挂职到太医署。卫螭建议建立一个隶属于太医署的医生培训班,由他、谢、孙思邈等在医书上有独到之处的人担任讲师,传授医术,培养一批业务技能出色的专业医生出来。    另外,卫螭建议对国子监医学的教授内容做调整,把教学内容分等级,今后,国子监医学不再教导中高级内容,改为教授初级地基础内容,并扩大招生,中高级内容,改由太医署下属的新建医学教授。    李二陛下看完,沉吟着问道:“说说,为何写这些?缘由是什么?”    卫螭略一思索,组织了一下语言,道:“陛下,臣以为,医术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学问,人吃五谷杂粮,都有个生病的时候,医生,那是与人们的生活分不开的,需要的医生,当然越多越好。国子监招收地生员有限,培养出来的医生,数量不够不说,专业上的修养,并不足以适应医生这一职业的需要。真正高深的医术,多是靠自觉钻研而来,导致医生水平,参差不齐。人命关天,庸医误人,关乎的是人命,所以,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学到高深地医术,少出现一些顶着医生头衔,招摇撞骗,误人性命的家伙,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说完光明正大的理由,卫螭话锋一转,道:“还有一个原因,是臣私人的原因。我不认为,外国留学生可以学习我大唐最先进的技术,臣以为。好学就去学一下儒家的东西就好,    写诗,作作画,比学医术高雅多了,多有教育意义。先生们,对教化蛮夷,非常有热情,积极性又高。臣觉着,咱应该鼓励一下,给予支持。”    估计卫螭说这话地时候,感情太投入,有些咬牙切齿。李二陛下还是第一次见他这样子,不由大是好奇,慢悠悠问道:“子悦。和朕说说,儒家哪位得罪过你,让你这么不待见?”    卫螭汗,一不小心感情、语气太强烈了,失误。卫螭赶紧补救,道:“陛下,臣没有不待见儒家。儒家多伟大啊,孔圣人、孟亚圣,那都是多伟大地人呀,臣这是推崇儒家地伟大,期盼它发光发热,为陛下教化万民做贡献呢。”    “不让人家学医术,让人家学儒学,理由不可能只有一个吧?说。继续说,想要朕同意你地计划,你就要先说服朕。”    卫螭咬咬牙,干脆道:“陛下,臣给您说说以前还在海外时见过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吧。海外有种说法,叫和平演变,文化入侵。讲究的。是从精神上、信仰上腐蚀、侵略、打垮敌国的民众。使人家从心底上认同、亲近,兵不刃血的打败敌国。”    接着。卫螭把现代最著名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给包装了一下,改成适合大唐地古代版,还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漫画,这两样东西,就让世界上不少民众因此对两国抱有美好的印象,给两国的形象加了不少分。    “……一个国家,最鲜明的形象,就是它的精神和文化地独立性,拥有独立精神和文化的民族,他的国家特征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共同的文化和精神,是国民对国家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源泉,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地国家是谁!这样精神上的认知,是什么也打不垮的!”    “我大唐是周边所有国家中的最强大的国家,天朝上国,新罗、高句丽、百济、倭国、吐蕃等等周边国家,人人争相学习效仿我大唐,我大唐的文字、语言,人人都想学习。这个时候,正是搞文化输出和入侵的时候。不过,在这个输出的内容上,臣以为,应该保证国家利益地基础上,有一个选择的范围,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输出的,有些东西,则要加大力度。”    卫螭说了不少,说得他口干舌燥。李二陛下神情凝重,听得很认真,很仔细。卫螭很自觉的端起茶杯,灌下两大杯茶水,歇口气。    李二陛下道:“朕再次为子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