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膑兵法-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百一十四  八阵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古人讲布阵之法多
  称“八阵”。“八阵”不是指八种不同的阵。
  (2)  万乘国,指可以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3)  诤(zheng证),借为静。意谓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
  不动。
  (4)  诲,疑借为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5)  意谓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以三分之二的兵力
  等待时机。
  (6)  以,犹言“而”。下文“敌强以治”同。
  (7)  乘,凌犯。意谓先以精兵攻击敌人。
  (8)  治,严整。意谓敌人战斗力强,阵容严整。
  (9)  下卒,战斗力弱的士卒。
  (10)  与,参与。
  (11)
  易,地形平坦。
  (12)  厄(e饿),指两边高峻的狭窄的地形。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地葆
  本篇从军事上论述各种地形的优劣。篇题原写在篇末。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1),直者为纲,术(2)者为纪。纪纲则得,阵乃不惑。直者毛产(3),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4)将来,必勿忘也。绝水(5)、迎陵(6)、逆流(7)、居杀地(8)、迎众树(9)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流,死水也。五地之胜(10)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11)曰:谿、川、泽、斥。五地之杀(12)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13)。五墓(14),杀地也,勿居也,勿□也。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15)。  地葆  二百
  (1)  阳,疑指高亢明敞的地形。阴,疑指低洼幽暗的地形。
  (2)
  术,疑借为屈。
  (3)  毛和产都有生长的意思,“毛产”与下文“半死”相对。
  (4)  八风,八方之风。古人认为风的方向、大小、疾徐都
  与战争胜负相关。
  (5)
  绝水,渡水。
  (6)  迎陵,面向高陵。
  (7)  逆流,军阵处于河流下游。
  (8)  杀地,极不利的地形。
  (9)  迎众树,面向树林。
  (10)  五种地形的优劣。
  (11)  五地之败,五种败地。此下简文仅列举四地,疑漏抄
  一字。
  (12)  五地之杀,五种杀地。
  (13)  《孙子·行军》言险地种类有天井、天牢、天罗、天
  隙、天陷五类。天井,指四边高中间低洼之地。天离
  即《孙子》天罗(离、罗二宇古代音近通用),指草木茂
  密如罗网之地。天隙,指出道少而狭的地形。天宛,
  疑与《孙子》天牢相当。《孙子》“天陷”,银雀山竹简本
  《孙子兵法》作“天{尧召}”,本篇“天柖”当为“天{尧召}”的异文。
  (14)  五墓,疑即指天井、天宛等五种杀地。
  (15)  周,周匝环绕。左周、右周,疑指山陵高地在军阵的
  左侧或右侧。古兵书多认为军阵右背山陵为有利。
  势备
  本篇以剑、弓弩、舟车、长兵为比喻,说明阵、势、变、权四
  者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势备(1)
  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2),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3)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4)剑,以阵象(5)之。羿(6)作弓弩,以势象之。禹(7)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8)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阵也?旦暮服(9)之,未必用也。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阵也。剑无锋,虽孟贲(10)'之勇'不敢□□□。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至也。剑无首铤(11),虽巧士不能进□□。阵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情者。故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12)。无锋无后,……劵不道。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13)。故曰,弓弩也。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为'(14)权也?击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皆以为用,而莫彻(15)其道。……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16)。
  *
  *
  *
  ……之有锋者,选阵□也。爵……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陷,借为含。“含齿戴角、前爪后距”,指有牙、角、爪、距的禽兽。
  (3)  天兵,指自然赋予动物的武器,如齿、角、爪、距等。
  无天兵者,指人。
  (4)  作,创造,发明。
  (5)  象,象征。
  (6)  羿(yi意),后羿,夏代有穷国的君主。
  (7)  禹,夏朝的建立者。
  (8)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
  (9)  服,佩带。
  (10)  孟贲(ben奔),古代著名的勇士。
  (11)  首铤(ting挺),剑的把柄。
  (12)  走,败走。
  (13)  道,由。意谓不知从何而来。
  (14)  “为”字原简写脱,据文义补。
  (15)  彻,通达,明白。
  (16)  自“……功。凡兵之道四”至此为一残简。这一简的位
  置也有可能在上文“凡此四……”与……中之近“之
  间。
  '兵情'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以矢、弩、发者分别比喻士卒、将帅和君
  主,认为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胜敌。此篇字体与《势备》篇相
  同,文章思路也近似,有可能就是《势备》篇的后半。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1)。矢,金在前,羽在后(2),故犀而善走(3)。前……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则辨,趣之敌则不听(4),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将也。弩张柄(5)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6),矢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7)。卒轻重得,前……兵……犹不胜敌也(8)。故曰,弩之中彀(9)合于四,兵有功……将也,卒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异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道也。
  *
  *
  *
  ……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
  (1)  发者,指发射的人。主,君主。
  (2)  金,箭簇。羽,箭羽。
  (3)  犀,犀利。走,疾行。
  (4)  辨,同办。以上两句意谓使之列阵,虽能办到,但使
  其进攻敌人,则不听命。
  (5)
  柄,指弩臂。
  (6)  洋,疑借为翔。两翔,两翼。此句意谓由于弩臂不正,
  弩弓两翼发矢的力量就不一致。
  (7)  招,箭靶。犹,仍然。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弩和箭都
  合标准,但发射的人有错误,仍不能射中箭靶。
  (8)  本句残缺,大意似谓将与卒都合标准,君主不能善用,
  也不能胜敌。
  (9)
  彀(gou够),箭靶。
  行篡
  本篇论述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战争中为统治者尽力。篇中有“篡贤取
  良“语,故以”行篡“为篇名。
  行篡(1)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2)。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敌也(3)。正衡再纍……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衡(4),虽(5)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6),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7),唯明王、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8),夺者不愠(9)。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10)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11),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12),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篡借为选。下文
  “篡贤取良”即“选贤取良”。  (2)  此句意谓:用兵和使民,如同用天平称东西一样。  (3)  聚众,集结兵力。合敌,同敌人交战。  (4)  称,举。乡,同向。县,同悬。衡,天平。称向,定
  方向。悬衡,衡量轻重利弊。  (5)
  虽,疑借为唯。  (6)  指富有而贪生的人。  (7)  指因贫困而轻生的人。  (8)  毒,痛恨。  (9)  愠(yun韵),抱怨。  (10)  弗字下疑脱漏一宇。  (11)  辨,疑借为便,安逸。  (12)  赇,此处疑指积聚财富。
  杀士
  “杀士”意谓善于用兵的将帅能使士卒为之效死。《尉缭子·兵令下》
  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与
  本篇主旨相近。
  杀士(1)
  孙子曰:明爵禄而……
  *
  *
  *
  ……杀士则士……
  ……知之。知士可信,毋令人离之。必胜乃战,毋令人知之。当战毋忘旁毋……
  ……必审而行之,士死……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延气
  本篇列举激气、利气、厉气、断气、延气五事,反复强调激励士气、鼓
  舞斗志的重要性。
  延气(1)
  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2)。复徒(3)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