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朝1566-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哼唱声停了,但海母并没有应答。海瑞只好静静地站在卧房门外,又唤了一声“母亲。”
  海母却又哼唱起来:“阿母要歇了,太阳就不亮了,月光也不亮了……”
  海瑞不再犹疑,走了进去。
  海母卧房
  海瑞走进卧房便愣在那里。
  海母抱着已经睡熟的孙女坐在床上,两眼望着窗外,眼中竟有泪光。
  海瑞立刻跪了下去,磕了个头,抬起头说道:“孩儿不孝,让母亲伤心了。”说完站起来,便从海母手里去抱女儿。
  海母抱紧了孙女,却依然不看海瑞:“做什么?”
  海瑞:“母亲年迈了,不能无人侍候。儿子还是在这里陪母亲吧。”
  海母这才慢慢望向儿子:“李太医说得好,或许这些年是我这个做母亲做婆婆的过分了”
  海瑞:“李太医怎能这样说?母亲,天底下唯有一个孝字没有对错。”
  海母:“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
  海瑞:“儿子正在壮年,儿媳也才三十出头。可母亲快七十了。是儿子侍母之日短,嗣后之日长。”
  海母脸上露出了欣慰,也露出了慈祥:“李太医开的药吃了吗?”
  海瑞停了一下,才答道:“回母亲,还没有吃。”
  海母:“怎么不吃?”
  海瑞:“也不争在这一日两日。母亲,今晚还是让儿子陪着母亲吧。”说着从海母手里抱过了女儿。转身走出门去。海母望着儿子的背影,在那里出神。
  海瑞卧房
  海瑞抱着女儿刚踏进房门便停在那里,原来海夫人已经站在门前,而且头上的发髻也已簪好,身上也穿上并系好了外衣。两眼深深地望着进来的海瑞。
  海瑞的目光躲过了她,望向抱在手里的女儿。海夫人伸出双手慢慢从海瑞手里把女儿抱了过去,转身走向床头。海瑞怔在那里,望着妻子的背影。
  海夫人轻轻将女儿放在枕上,并不回头:“你出去吧。我们也要歇着了。”
  海瑞又在那里站了片刻,海夫人依然没有回头,只是拿起了蒲扇在帐子里替女儿轻轻扇着,赶着蚊虫。海瑞闭了一下眼,接着转过身走出门去。大约走了不到三五步,海瑞猛听得背后的门砰的一声关了。他僵在那里。
  第十七章
  苎麻蚊帐已经放下,在外面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海母这时已侧身面对床内躺下了。
  海瑞轻轻在床边的凳子上坐下了。
  每晚这时的功课便是给母亲背诵一段圣人的话。海瑞轻声说道:“母亲,今晚儿子给母亲背一段《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吧。”说着便背诵起来,“子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今天我不听这一段。”海母在帐内打断了海瑞。
  海瑞立刻停了:“母亲想听哪一段,儿子背读就是。”
  海母在蚊帐内:“背下面一章。就是《谏诤章第十五》说臣子敢跟皇帝争,儿子敢跟父亲争那一章。”
  海瑞怔了一下,少顷才答道:“母亲,还是另背一章吧?”
  “就这一章。”海母又打断了他,“前面的就不用背了,背儿子跟父亲争的那一段。”
  海瑞犹豫了片刻,只好轻声背道:“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
  不可以不争于父…“。,
  海母还是侧躺在那里,说道:“给阿母说说,这一段是什么意思。”
  海瑞有些犹豫,海母催道:“说。”
  海瑞:“是。孔子的意思是说,父亲如果有了敢于直言的儿子,就不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情。所以当父亲做出不义的事情,做儿子的不可以沉默,应该向父亲婉言劝告…”
  “不对。”海母在蚊帐中又打断了海瑞的话,“孔子明明说的是‘争’,争怎么是婉言劝告‘”
  海瑞:“母亲说的是,圣人在这里说的‘争’,也可解为直言抗争。可儿子觉得还是解为婉言劝告好些。”
  海母在床上坐起了:“那下面一句‘臣不可以不争于君’也是婉言劝告吗?”
  海瑞仍然温言地:“回母亲,这里还是有所不同。”
  海母:“有什么不同?”
  海瑞:“有大不同。父亲不过一家之长,偶有不义之举,婉言劝告,纵然不听,不过一家之不幸。君主掌一国民生,若有不义之举,则民不聊生,甚至生灵涂炭。故为臣者必须直言抗争!”
  海母:“你的意思是说阿母纵然有不义之举,不过你和你媳妇不幸。是这个意思吧?”
  海瑞大惊,跪了下来:“阿母,义与不义指的是男人,母主中匮,不会做出不义的事情,圣人的话没有针对母子的意思。”
  海母沉默了,好久才说了一句:“你父亲要是还在就好了。又快七月十五了,该祭供祖宗和你父亲了。睡吧。”
  海瑞:“儿子记得。母亲请先安歇。”
  蚊帐内海母不说话了,海瑞这才又站了起来,坐在床边,目光不禁望向了窗外。
  院子里只有草虫在那里响亮地呜叫着。他无声地叹息了一下,悄悄吹熄了母亲床头小几上的油灯,轻轻走到对面的小竹床上躺了下来。
  月亮升起来了,从窗口斜照了进来。海瑞眼睛睁着,似在倾听着母亲的动静,也似在倾听窗外自己房间那边的动静。只有这个时候,这个至阳至刚的男人眼中才显出了平时不见的忧郁。一阵疲乏终于袭了上来,他合上了眼睛,慢慢响起了鼾声。
  院子里草虫的呜叫声和着海瑞的鼾声,在沉沉的夜里响着。
  躺在蚊帐里的海母眼睛依然睁着,她立刻从响亮的虫鸣声和儿子的鼾声中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是蚊子的嗡嗡声。她轻轻爬了起来,撩开了帐门赤着脚下了床,在床底下拿出了草纸卷成的一根偌长的蚊烟,又从小几上摸到火石,擦燃了火绒,点燃了蚊烟,轻轻放到儿子小竹床的底下。
  没有一丝风,夜是如此的闷热。月光冷冷地照着儿子消瘦的面颊,额上渗出密密的汗珠。海母在海瑞原来坐的那条凳上坐了下来,拿起蒲扇,静静地望着儿子,轻轻地扇着。
  五狮山驿道
  马蹄声惊得山间的宿鸟扑簌簌地从林间飞了出来。伏天无云,月亮就格外亮,把山间的路照得依稀可辨。两骑马越过山头,直向远处的淳安县城驰去。
  海母卧房
  海母一直这样坐着。没有了蚊虫,便把蒲扇搁在腿上打盹,蚊虫声起,眼睛虽不睁开,手中的扇便立刻向儿子扇去。
  世人常以为至阳至剐之人和旁人不同的是,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宁折不弯。殊不知至阳至刚之人较之常人最大不同的是心地坦荡,不受缠绕。譬若斯人处危地困境,该吃饭还吃饭,该睡觉便睡觉。若“枕戈待旦”者,并非拿着枪睁眼坐待天明,而是心如空城,枕着一杆枪也安然睡了。海瑞几十年侍母之寝也是这样。母亲未睡自己便悉心照料,母亲睡了,自己便心安入睡。他哪里知道,多少个夜晚,就在自己沉睡之后,母亲总是这样坐在自己身边,关照着他,等到天要亮时,再睡到床上去。所谓侍母,其实是“母侍”。
  天快要亮了。海母也到了要从盹睡中上床了。突然,她听到了敲院门的声音!
  海母的双眼立刻睁开了,望向儿子,由于敲门声轻,儿子尚在沉睡,便轻轻站起撩开帐门飞快地爬上了床。
  可就在这个时候敲门声急响起来。海瑞猛地睁开了眼睛,耳听着急促的敲门声翻身坐起,向母亲的床上望去,隐约望见母亲侧身面对里边躺着。
  海瑞站起来了,走到床边轻声唤道:“母亲,母亲。”
  “什么事?海母在床上答着。
  敲院门声还在一阵阵传来。
  海瑞:“惊扰母亲了。许是有要紧的公事。您老接着睡,儿子去看看。”
  海母:“去吧。”
  海瑞就这样穿着短衣长裤,赤着脚走了出去。
  后宅院内
  海瑞已穿好了鞋,还是那身短衣长裤,疾步走到了院门边:“什么事?”
  院门外立刻传来值夜书吏惊惶的声音:“禀县尊,有上谕。”
  海瑞:“哪一级的上谕?”
  那书吏的声音有些发抖:“圣旨!是圣旨到了!”
  海瑞听了也陡地一惊,立刻打开了门,那个满脸紧张的书吏连忙屈下一条腿跪了下去,海瑞紧紧地望着他。
  有明一代,朝廷传给各省的文书往往都是内阁的廷寄,而不是圣旨。现在居然有圣旨下到了一个小小的淳安县,难怪那书吏惊恐,海瑞也有些不信:“是圣旨?没看错!”
  书吏:“回县尊,钦差都在大堂等了。确是圣旨!”
  海瑞:“你先去陪着钦差,我换好衣服就来!”
  书吏应着连忙起身奔了出去。
  海瑞也急忙转身,准备去自己卧室去穿公服,却看见妻子捧着他的官服,已经站在自己的身后。
  海瑞立刻明白,妻子显然一夜未睡,才能听见敲门声知有紧要公事,适时将自己的官服送来了。
  海瑞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感激,双手捧过官服上的乌纱帽戴到头上,妻子接着将官服抖开提了起来,海瑞伸手穿上。妻子又给他系上了腰带。
  妻子弯下了腰又替他穿官靴。海瑞一只手扶着妻子弯下的背,穿上了一只官靴,又扶着她的背穿好了另一只官靴。
  妻子伸直了腰,又给他递过来一个荷叶包的饭团,眼睛却始终没看他。
  海瑞接过饭团,深望了一眼妻子,妻子的目光依然望着地面。海瑞无暇多想,转身向院外大步走向海母。
  天已蒙蒙亮了。海夫人这才抬起头望向丈夫远去的背影,慢慢转过身向自己房间走去。就在这时,她感觉到了婆母正站在厅屋门口,连忙停住:“婆母。”接着疾步走向海母。
  海母拄着竹杖正站在厅屋门口,望着走来的儿媳。海夫人走到海母面前低头站住了:“天还早,婆母再歇一会儿吧。”
  海母的神态少有的温和:“我不歇了。你丈夫这是有大事要来了。快去给他准备些干粮和换洗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