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朝1566-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友,朝事无是非,只有利害二字。你们把事情办成这样,我也不再讲什么道义,论什么是非。就说利害,谭大人总得想想,海瑞和我王用汲都是裕王爷给吏部打招呼派到浙江来的,你们总不至于连裕王爷的处境也不想了吧?”
  谭纶目光虚虚地望向了王用汲,依然沉默。
  王用汲:“那好。海瑞的辞呈上了,我也并未接受你们台州知州的荐任。我是你搬来的,你现在让我走,或是就地免职,或是让我到北京哪个衙门仍然任个七品。我也好带着这个齐大柱的妻子到北京去,此处伸不了冤,我到北京找徐阍老。徐阁老不见我,高大人、张大人总会给我一个说法。”
  谭纶这才正眼望向了一直低头站在门边的齐妻:“你是齐大柱的妻子?”
  齐妻这时才提着裙裾跪下了:“民女是齐大柱的妻子。民女的丈夫没有通倭。”
  谭纶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原地轻轻踱着,踱了几步面对南窗又站定了:“话问到这个份上,我总得给你们一个说法。抓齐大柱前,镇抚司的上差是告诉了赵中丞,也告诉了我,可也就是告诉了一声。他们身上有上谕。奉旨办差,谁也挡不住。”
  齐大柱的妻子那张脸刷地白了,懵在那里。
  王用汲:“挡不住还不能上个疏向皇上辩陈吗?”
  谭纶又慢慢转过了身子,望了一眼王用汲,又望向跪在地上的齐妻:“你先到门房去等着吧。”
  齐妻怔怔地跪在那里,慢慢望向了王用汲。
  王用汲知道谭纶有要紧的话跟自己说了,走到门边,慢慢开了门,转对齐妻:“去吧。”
  “民女的丈夫没有通倭。”齐妻喃喃地仍然是那句话,说着向二人磕了三个响头,默然站起,黯然走了出去。
  王用汲又关了门,回头望着谭纶。
  谭纶这时压低了声音,却一字一顿地:“齐大柱背后牵着海刚峰,海刚峰背后牵着我谭纶,我谭纶背后牵着的就是裕王爷。这几层关系,任谁都看得明白。可皇上还是下旨抓了齐大柱,这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捎带打了。为什么?”严嵩亲自出手了,皇上也得让他三分哪。朝廷还在等着鄢懋卿巡盐的银子呢。“
  王用汲一震,望着谭纶的目光终于有了几分体谅,同时浮出了更深的忧虑。
  谭纶:“短兵相接了。我不能说话,裕王爷也不能说话,你更是没有说话的份。安排一下,让齐大柱这个老婆到京师去,直接找兵部,找张太岳,叫当事人喊冤去。”
  王用汲:“管用吗?”
  谭纶:“齐大柱毕竟是抗倭有军功的人,上次给兵部报军功,他的名字就在第一张名单上,兵部有存案。从这个口子把事情捅开了,便能揭了严嵩那张老脸!他们要还是想杀齐大柱,追究海刚峰,这一刀下去,伤不着严嵩也得捎带上严世蕃的血。郑泌昌、何茂才通倭,他脱不了干系!”
  王用汲的眼中又出现了原来的谭纶,欣慰中夹杂着歉疚,径直到书案边先把那顶官帽拿起戴了,没有看他:“到浙江来我不悔,海刚峰也总有一天会明白你们的苦心。
  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下面的事我去办。“说完这番话转身向谭纶深深一揖,便欲离去。
  谭纶一把拽住了他:“要密!你怎么把这个女人平安送到京师?”
  王用汲:“跟另外一个女人一起去。”
  谭纶询望着他。
  王用汲:“这一向心里有气,这件事也就没跟你说。原来送高翰文去京师的那个芸娘前几天回杭州了,给我带来了高翰文的信。高墨卿在信中托我给他说媒,愿意娶芸娘为妻。明天芸娘就会进京,让齐大柱的老婆搭她的船走。”
  谭纶:“不妥。那个女人身上有太多的事,跟她一起走,只怕到不了京师,就会让宫里的人抓了。”
  王用汲:“没人敢抓。那个芸娘身上有司礼监的牒文!”
  谭纶惊愕了:“她身上有司礼监的牒文?”
  王用汲:“还是吕公公亲笔签署的。”
  谭纶一时竞不敢相信:“吕公公亲笔给她签署牒文…难道是皇上的意思…”
  王用汲:“我亲服见过。”
  “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再想了。”谭纶一挥手,“既然这样,就让她们一起走,明天就走!”
  京杭大运河通州河面
  嘉靖三十九年的北京,一个冬季只是稀稀拉拉地下了一些小雪,农历十二月一个月竟一片雪花也没有下过,当时打死了钦天监的监正周云逸,第二年夏秋北边好些省份果然都出现了灾情。
  嘉靖四十年恰恰相反,冬至前五天,北京城里城外一早就突然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这于年成自然是天大的祥瑞,可让各漕运衙门慌了神,京杭大运河只有一条,当年运往北京的最后一批漕粮漕银尤其是供应宫里的贡物都得抓紧在这几天抢运完毕,否则河道结冰,便是误了天大的差使。因此这一天运河通州一段满河是船,竟造成了蔽河拥塞的现象。
  大雪漫天弥江,这条船到那条船一丈远便瞧不清对方的情形,又都抢着水深的河道急着往前走,于是到处都响起了喝骂声,叫对方避开,有两条船上都是官差,甚至互相抄起了船篙打了起来。
  “你狗日的瞎了眼,户部南直隶司押漕银的船也敢不让!”一条船上几根篙子向对方乱戳乱扑,大声喝骂。
  “你狗日的才瞎了眼!老于是工部的船,装的都是为宫里修殿的料,你也敢争!”
  这条船上的人气焰更张,几根篙子也向对方反戳反扑过去。
  这一处起了争斗,影影绰绰还有远处近处都响起了船与船之间的争斗声。
  突然河面上响起了巨响的铳炮声,雪雾虽浓还是能看见很大一团的火光在河面上方闪亮。紧接着放铳炮的那个船队上又响起了大锣声!
  好些争斗的官船都停止了争斗,大家向放炮响锣处望去。
  那个船队好大,旗子上的字这时是看不见,可高高的桅杆上的灯笼还是隐约可见“都察院”、“总盐运使司”、“鄢”的名号。
  这是奉旨南巡钦差大人鄢老爷的船队来了,争吵的官船自觉不自觉都丌始往河道两边避让。
  在河上行驶的那些民船商船上的老板更是都慌了,各自吆喝着自己的船工:“靠岸!靠岸!让官府的船先走!”
  鄢懋卿的船队在大雪中占了运河正中的河道浩浩荡荡驶来了。
  一条客船在大雪的河中也被周遭的船逼住了,欲行难行,可船工依然调整了风帆,辅之以桨继续行驶,眼看也要跟两边的船碰上了,争斗在所难免。
  客舱内一个高大的身影钻出来了,站到船板上,伸出一只蒲扇大的手掌去接天上飘下的雪,这人就是锦衣卫的那个头儿。
  船工其实都是浙江臬司衙门换了便服的官兵,一个队官见他出来立刻趋了过去:“大人,跟不上了,我们是否要亮出名号?”
  一片好大的雪飘然落在锦衣卫那头儿的掌心中,他望着那片雪:“‘燕山雪花大如席’呀!”
  那个队官睁大了眼,诧异地望着他,好像是不相信这话是从这个大内高手嘴里说出的,伺候了一路,此人居然还会念诗?
  “不要亮名号,往前走就是。”锦衣卫头儿依然捧着那片雪花这才答道。
  那队官:“大人,这样走难免有碰撞,都是官船,争吵起来我们怎样说?”
  “不要争吵嘛。”锦衣卫头儿十分悠闲,“紧紧地跟着前面的船队,不要落了。”
  那队官只好传令:“挤出去!跟着前面的船队!”
  毕竟都是官兵,背后又有锦衣卫的靠山,这些人趁各条船避让之际硬是竹篙齐出,撑着别人的船,听着四处的骂声,驶了出去,跟在鄢懋卿庞大船队的后面不远不近地驶去。
  锦衣卫头儿这才又钻进了船舱。船舱内,齐大柱依然穿着上船时那件单衣长衫,脸上的胡子也长出来了,背靠着船舱的隔板,闭眼箕坐在那里。
  另一个锦衣卫就坐在他身旁的不远处,正掀开一扇窗望着船外的雪花。
  锦衣卫头儿进来了,望了一眼齐大柱。
  另一个锦衣卫放下了船窗页于,站了起来。
  锦衣卫头儿:“天冷了,把你的袍子拿一件给他穿上。”
  那个锦衣卫走到靠舱壁边一只木箱前,掀开了,提出了一件棉袍,走到齐大柱面前:“穿上吧。”
  齐大柱依然闭眼坐着:“不冷。”
  锦衣卫头儿:“不冷也穿上。”说着接过那件棉袍往齐大柱面前一递。
  齐大柱睁开了限,望向他。
  锦衣卫头儿:“一路上我们也没有难为你,快进京了,刑具也得戴上。”
  “戴上吧。”齐大柱这才站了起来,接过棉袍穿上。
  那个锦衣卫将一面枷又拿过来了,齐大柱将两强大手一并伸到身前,那锦衣卫给他套上了枷,一把锁锁了。
  齐大柱又靠着舱壁坐了下去,闭上了眼。
  自元代修了通惠河,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便从通州接达京师什刹海。明朝正统三年,在东便门修建了大通闸桥,这里便已成了全国货物直达京师最大的集散码头。到嘉靖时,每年仅朝廷和官府在这里靠岸启航的漕船就有两万条。年近岁末,大雪早至,许多南来的船只都被迫在通州的张家湾码头下货,但各部衙门能驶进通惠河到达这里的船仍不在少数。河道上今天的拥堵自不用说,码头上前来接货的车担人流更是嚷成一片。但无论是哪个衙门的,这时都被赶开了,挤靠在码头两边的岸上。码头被空了出来戚备森严,井然有序。
  官兵都戴上了大檐冬帽,挎刀执枪从河岸边沿石阶到码头顶端分两列直立在纷飞的雪花中。
  码头上那条大道停着好几顶暧轿,还有二十辆户部押漕银的车。
  码头顶端站着几个官员,都披着大红面料出锋的斗篷大氅,每个人的后面都有一个随从举着偌大的油布雪伞罩在头顶,望着河道中鄢懋卿那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慢慢靠向码头。
  主船驶在全队的最前面,一把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