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古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话古人-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件事就是认谁做父,这很大部分怪正德,好不容易出门一次,结果一个人学划船落水生病挂了,还没留下儿子,结果大臣立正德的堂兄弟做了皇帝,就是嘉靖,大臣们要嘉靖认正德的父亲,也就是孝宗为父亲,而嘉靖的亲生父亲,孝宗的弟弟改叫叔叔,这下好嘛,做皇帝做的连老爸都换了,结果皇帝和大臣们顶牛,仗杀囚禁了几个大臣,又顶了整整七年才把自己的老爸争了回来。也真是天叫可怜,嘉靖敢情这事上花的精力太多,累得要死,干脆一门心事研究成仙术去了。
  或许皇帝有一天想通了,他决心向命运挑战,向世间要回自由,准备做一个真正的人,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想任命谁就任命谁,想要多少美女就要多少美女,想去哪就去哪。想唱歌就唱歌,想学书法就学书法,那么很荣幸的通知这位皇帝,他已经向隋炀帝,宋徽宗,南唐后主这几位伟大的昏君看齐了,而且按这种趋势,很有可能成为有世以来最大的昏君。不过历史证明,这几位昏君的下场不是很好,隋炀帝是被勒死的,宋徽宗是囚禁而死,李煜被俘后毒死。最终还是成了鬼,假如你觉得为了做一个真正的人,这些代价都值得,那可以,不过历史上好象这样的皇帝不算太多。
  也许你心灰意冷,决定不做皇帝,好好做一个老百姓过日子,那对不起了,什么叫皇帝?假如皇帝能这样轻而易举的辞职,那就不是皇帝,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总统首相主席总理了,你要辞职,那朝野一定震动,是不是皇帝对我们不满意了?无数大臣就会来哭谏,哭到你留下来为止,要不是皇帝被谁威逼了?那大家就先怀疑太后,再怀疑皇后,再文武大臣,国家上下陷入一片动乱。实在不行,我说我就是想走……那也可以,做个太上皇吧。不过太上皇也是皇帝啊,也不能算一般人。所以你想辞职是没门了。
  辞职不行,我让别人把我搞下台总可以吧,这倒是也行,汉献帝,蜀汉后主阿斗都是被人搞下去的,虽然待遇比以前差了,但是也是有一个公的爵位做做,而且也算普通人。可惜的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刘裕之后,大多数末代皇帝都是被砍头做鬼的命,而且刘裕一杀就杀两,晋安帝被缢杀,晋恭帝被废后还不肯死,硬说自己是佛教徒不能自杀,结果被掩杀。梁武帝是个仁慈之君,但是还是杀了齐和帝,隋炀帝死后,其孙杨侗被王世充立为皇帝,过不久王世充自己想做皇帝,就把杨侗杀了,杨侗死之前还不相信王世充会杀他。南唐后主李煜,被俘之后开始还逃过一劫,最后还是被毒杀,就算之前,也不是没有皇帝被杀,魏少帝曹芳被废后,他兄弟曹髦做皇帝找个几个人要砍司马昭,反而自己倒霉被杀,结果追究杀皇帝罪名的时候,硬是给曹髦按了许多罪名,贬为平民,而且只杀了直接杀曹髦的成济,主谋贾充都放过了。(可怜啊,堂堂皇帝,莫名其妙就被这样处理了,随便说一下,这也是皇帝不能随便出宫的好例子。)两千多年来,皇帝被废之后杀的多,活的少。须知你做过皇帝就是资本,你不想造反别人还可以用你的名号造反,怎么看都是不安全,不如杀你干脆。也难怪崇祯帝对自己女儿说“谁叫你生在帝王家呢!”别人看的风光,一旦出事就完光,崇祯自杀,还得到厚葬,南明的那些小皇帝们被清兵抓了不都是杀了吗?(这样看溥仪下台后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要不是利欲熏心,做个真正的人也很不错啊,须知前几代想做也做不了呢。)所以当初宋太祖上台也是战战兢兢,今日我上台,也就是上了贼船了,自己不做也要为子孙着想啊。
  于是皇帝不得不还要继续做这个不是人的皇帝,而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文武大臣。
  皇帝不是孙悟空会分身,要控制朝政自然要通过代理人,代理人自然就是文武大臣们,照理说,大臣们都应该遵纪守法,为皇帝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这样的大臣太少,不然诸葛亮也不会被作为典型来夸奖了。其实就算有诸葛亮在面前,皇帝也不一定认识,他们总是提防着手下的群臣们,生怕他们有意或无意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那可就真是不能做人了。
  要先防的自然就是武将,武将有兵啊,当年老祖宗皇帝就是靠兵上台的,不防怎么行?于是就夜防日防,找个机会就杀,但是就这样防来防去,武将篡位的也不少。而且防的太厉害就怕没人守边疆,那也是亡国,两边都是死,怎么办?凑合呗,一方面用一方面监视牵制,而牵制自然用文臣方便。
  文臣手中没兵,不能直接威胁皇权,但是这些文臣也烦,敢情是小时圣贤书读多了,想把皇帝变成一个圣人,皇帝心里自然不愿意,我想做个普通人就行了,他们还非推我做圣人,累不累啊。而且别看文臣没兵,都好死理,犟起来比武将还狠,动不动就跪下死谏,还都不怕砍头,明朝皇权够狠吧,还喜欢动不动打板子,偏偏明朝不怕死的忠臣就特别多,前赴后继,真是死而后已。别看文臣没兵,但是都是管事的,万一铁板一块,那皇帝也吃不消。象张居正,虽然明朝取消了丞相,但是他这个首辅权威比丞相还重,皇帝对他也是惧怕万分,生怕自己就被废了,居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须知除了朝代末年曹操这样确实有篡夺之心的权臣外,在和平时期也就象霍光这样的大将军能换皇帝,而张居正居然有这样的势力,(当然还要有冯保和太后支持)可见文臣也不可小视。
  怎么办?一手用特务,监视惩罚大臣,不过这手公愤太多,不然滥用,另一手比较好,在群臣中寻找代理人,制造派别,这样就可以利用代理人制造有利自己的舆论,使自己的行为得到保护,此外还有一大好处,皇帝有些事受限制不能随便做,就可以找代理人去做,转移罪名,比如宋高宗杀岳飞,他不亲自杀,找秦桧动手,也不给什么圣旨,只是暗示。这样好啊,以后大家恨杀岳飞的人就恨秦桧,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而且留条后路,为岳飞平反也方便。崇祯就没这么聪明了,杀袁崇焕居然亲自出马,生怕别人不知道袁崇焕是他杀的,假如聪明点,派个人杀袁崇焕,自己睁着眼闭着眼,那大家的恨意也就转移了。
  不过这也不能说崇祯的问题,毕竟宋明两朝不同,宋朝相权很重,丞相有时可以自作主张,而明朝君权重,就算是找了代理人,杀袁崇焕这样的大事崇祯不可能装不知道。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病,原来处于皇帝和大臣之间的防火墙丞相被卸除了,很多责任就必须皇帝自己来背。
  不过另一件事就可见崇祯找代理人的失败之处了,找清议和,但是好找不找找了个不会把风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不单向外界漏了议和之事,还把崇祯主张议和的事也捅出来,比起秦桧那可是天差地别啊。
  皇帝这样对大臣,大臣也自然有武器对付,消极怠工日拖夜拖是一种,不过比较少,毕竟万一来一个玩忽职守罪就不好了。所以大臣有三大武器对付皇帝。
  一是清议:也就是舆论啦,大家别以为舆论没用,须知这不是一般的舆论,是士大夫统治阶级的舆论啊,古代皇帝没报纸看,但是小道消息挺多,何况士大夫嘴上说,奏章也写,一天送几十份上来,看看你屈服不屈服,而且这些舆论都是有根据的,小到皇宫安定,大到天象变化,凡是有理由的都能编进去,你不是要做人吗?没那么简单。
  二是祖制:中国儒家讲究“孝”,这个祖制就不好随便违背了,违背是要冒风险的,前文不是说皇帝要守很多规矩吗?这规矩就是老祖宗皇帝定下来的。(说起来老祖宗皇帝也知道民主重要性,特地留一个尚方宝剑给大臣用。)这些规矩说起来大都挺有道理,是为了保证皇帝的权威,随便也抹杀一些皇帝的人性。一般来说,清议加祖制皇帝已经吃不消了,不过也有不信邪的。
  三是天象:世间确实有不信邪的皇帝,比如神宗,王安石说“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神宗吓是吓了一大跳,但是也默认了,但是对于王安石说的第一句“天变不足畏,”他就有点怕了,于是舆论没击倒王安石,但是奇异的天象天灾却把王安石击倒了。
  没办法,皇帝心里还是有点认为自己是天子,和平民有点距离的,所以大臣的话可以不听,老天的话非听不可了。
  假如这三个都不听的话……那皇帝倒是可以做个真正的人了,但是这样的皇帝已经丧失了做皇帝的资格了,也许可以做昏君,但是不适合做皇帝了。
  中国皇朝之二 痛并快乐着的宰相们
  其实用宰相这个词并不是很贴切,因为除了辽国,中国大多数的朝代并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宰相只是一个俗称,一般指的是自皇帝之下的行政首脑,也就是一个之下,万万人之上的第二人。
  宰相这个位置不是一直不变的,在秦朝和西汉初年,一般指的就是丞相,那时丞相位高权重,既掌行政权,又有一定意义上的兵权。而西汉中期开始,宰相的权力就分到了尚书令的手中。后来又有新的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后来又改为司徒,太尉,司空)之后到隋唐,宰相一般都是中书监中书令。只有三国时期有真正的丞相就是诸葛亮和曹操两人,而且曹操准确的说更象皇帝。到了隋唐,参知政事一度成为真正的宰相,(左右朴射是名义的,也就是荣誉职位)。到了宋代,“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又成为了宰相的名称,直到宋孝宗时期,左、右丞相才回到我们的历史舞台上,直到明末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宰相的消失。明朝的内阁首辅,清朝的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在当时众人的心中都是宰相。
  大凡人都想拥有权力,而天下间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