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杀明-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老夫人闻言,冷笑道:“偏你是个忠心的,可是你一颗忠心又要卖给谁看,皇帝就因为那肖太亨几句屁话,便罢了你的官职,你倒是个忠贞的,还一心想着朝廷。”
肖太亨是眼下万历朝堂上的兵部尚书,为人倒是颇有才学,只可惜太过古板,对于李成梁这个没什么学识的粗鄙武夫一向看不起,原兵部尚书王一颚病逝之后,肖太亨一上位,便搜罗罪名,将李成梁革了职。
李成梁被说得无可反驳,只好闭口不言。
不过虽说是恼恨李如楠不给面子,可是该做的李成梁还是要做,次日就托人去找了辽镇总兵葛礼,好好的写了一份花团锦簇的请功奏折递到了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都是原本大明朝开国之时的勋贵后代执掌,李成梁也说得上话,倒也不曾为难,便递到了兵部,可是一到兵部,便石沉大海了。
李如楠等了一个月,也不见朝廷的恩赏旨意,眼看朝鲜那边的局势越来越糜烂,大明朝也没有动作,心里就像着了火一样的急,可他不过是个小小千户,也是无可奈何。
好不容易朝廷的旨意到了,可却不是赏赐的,而是申斥。
李如楠对那天书一样的圣旨,听不大明白,那个宣旨太监的嗓门更是让他脑袋疼,可是其中那几句算得上文雅的骂人话,李如楠还是能猜出个大概的。
先是说李如楠无旨,擅起战端,恣意狂悖,接着又说李如楠折损兵将,虚报战功,最后才说到正题,大意是,万历皇帝看在李成梁多年勤勤恳恳的为大明王朝戍边,很辛苦的份上,就不为难李如楠了,让他戴罪立功。
这他妈都什么跟什么啊!?
要不是一旁的李成梁紧紧攥着他的衣袖,李如楠都能跳起来,先是撕了圣旨,接着再把那个内分泌紊乱的死太监打个半死。
“李千户,接旨吧!”那个死太监皮笑肉不笑的把圣旨递到了李如楠的面前,还故作惊讶的说起了风凉话,“说起来也真是起了,万岁爷居然给李千户亲自降职,虽说是申斥的,可是这也是八辈子都求不来的天恩啊!”
用八辈子去求一顿骂!?
李如楠还没贱骨头到那个份上,其实他也猜得出来,万历皇帝给他一个小小的千户降旨,其实根本就是在敲打李成梁,让他别没事儿找事儿,李如楠不过是万历皇帝指桑骂槐那个小典故里面的“桑”罢了。
在心里把万历皇帝全家的女性同志骂了个桃花朵朵开,李如楠强挤出满脸的桃花笑,接过了圣旨,这玩意儿还不能扔,留着虽然堵心,却也不得不像是受了多大恩典一样,迎进祖先祠堂里供奉着。
李成梁也是面色不愈,他也知道肯定是那位看他不顺眼的前上司搞的鬼,虽说大明朝论军功,看人头,可是这等大事只要派人去塞外核实一下,就不难知道巴嘎巴图尔究竟死没死,现在连这个手续都省了,不是故意整人是什么。
可是这会儿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李成梁只能忍着满腹的恶心,吩咐人好生招待天使,再备齐了礼物,礼送回京。
没有了功劳,那些战死的军户岂不都白死了,这才是最让李如楠憋气的地方,好在李成梁还算够意思,差人给李如楠送了三万两银子。
李如楠一边感叹李成梁豪富,一边派人将这些银子都给那些军户送了去,总算是能解了那些军户遗属生活的困境。
又过了几日,朝廷那边总算是有了些风声,大概是万历皇帝感觉到倭寇盘踞在朝鲜,赖着不走,觉得有些心烦,终于决定派兵驱逐了。
对这段历史,李如楠一清二楚,大明和日本在朝鲜的第一次交锋,明军这边可是吃了大亏的,直到李如松接任总指挥后,才扭转了败局,一举将小日本赶到了釜山,收复了朝鲜的半壁江山。
既然知道,李如楠自然不想历史重演,可是这等大事,他一个小小的军户哪里说的上话,要是满嘴跑舌头的话,难免又会被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到时候再治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名,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没办法,这事儿还只能去求李成梁。
自打上一次和李成梁吵翻了之后,这父子两个见面都不说话,可是这次为了抗日援朝,李如楠也顾不得他那可怜的小面子了。
“爹爹!孩儿听说朝廷打算对朝鲜用兵了!”
李成梁虚眯着眼,没好气道:“怎的?你这逆子也舍得和老夫说话了!”
李如楠心急,道:“爹爹!此事干系重大,朝中无人识得倭寇的真正实力,那些朝鲜人为了乞求我大明的援兵,一定又刻意隐瞒了实情,若是冒然进兵的话,孩儿担心我大明会吃了倭人的大亏!”
李成梁也懒得和李如楠废话,道:“可是想着要跟去朝鲜?”
李如楠连忙点头,道:“孩儿正有此意,前番出边墙,劳而无功,这一次既然朝廷决意对朝鲜用兵,驱逐倭寇,孩儿怎的也要再拼上一把,搏一番功名!”
李成梁缓缓的点点头,道:“也好!总归算你这逆子有心,去找葛礼吧!他会帮着你安排的!”
李如楠也不多话,对着李成梁一拱手,便退出了书房,看向东边,那个方向正是朝鲜。
小日本,等着吧!爷爷来了!
(第一卷终)




第二卷 壬辰倭乱
第一章 落魄君臣
朝鲜,自李成桂废了高丽王朝的最后一代国王之后,这里一向都以小中华自居,李成桂崇慕大明,传说当初就是因为不愿意和大明王朝开战,拒绝了高丽禑王攻伐辽东的命令,这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创了朝鲜李氏王朝。
听听!够感动吧!多好的人啊!
李氏王朝开国之初,朝鲜给规整的倒也不差,颇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感觉,可是到了十六世纪,李氏封建王朝贵族宗派集团便党争不断,科田法被破坏,土地兼并加剧,国力日趋衰落,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一一穷!
不过就算是再怎么穷,朝鲜的王公贵族倒也自娱自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玩儿的不亦乐呼,再加上身旁有大明王朝这么一个强势的宗主国,安全问题是不用考虑的。
于是乎,党政不断,下克上的事情屡有发生,整个朝鲜被折腾的乌烟瘴气,最可怕的是,举国上下居然百年都不知兵事。
到了宣祖李昖这一辈更是不济,李昖原本是德兴大院君李岹的第三子,因为明宗的世子早死,因此他才能继承王位。
李朝宣祖十五岁即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朝中党争。当时士林派中一批年纪较轻的学者和一批年纪较大的学者间发生派别分裂,依照他们在汉城不同的居住区域,又分别称为“东人”和“西人”。
大概是同时期大明朝堂之上的党政给了这些人启发,于是乎,闲得蛋疼的两派之间互相攻击,乃至利用权势而对对方加以打击和迫害。在先前的党争中丧生的赵光祖、尹任等人被平反,尹元衡等人则被削勋。朋党们不断攫取利益,导致朝廷风气败坏,而且朝政紊乱。
国内不净也就罢了,关键是来自外部的威胁也日益加剧,一向对大陆极度渴望的丰臣秀吉君坐不住了,带着手下的骄兵悍将对朝鲜进行了非友好的国事访问。
结果就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汉城,平壤相继失陷,身为一国之主的李昖望风逃窜,躲到了义州的穷山沟里,等着大明王朝的救援。
义州的一个穷山沟里,三五间东倒西歪的茅草房内,李氏王朝的精英们汇聚一堂,满脸苦逼的对望着,那气氛透着股难言的心酸。
“派去的人还没消息吗?”
李昖说着话,目光还躲躲闪闪的,哪里有半点儿人君的气象,丰臣秀吉大举侵犯,朝鲜的军队连战连败,早就让这位国王殿下丧了胆。
再加上他原本是个身娇肉贵的主儿,这会儿却让他在这般简陋的房舍之中吃风,每日里都难得见到些荤腥,身子早就被拖垮了。
领议政李滉忙躬身道:“启禀殿下,左参成郑拔大人和右参成洪成基大人已经去了多日了,算算路程,如今也该到了北京,面见大明天子,想来不日就能盼来救兵,光复祖宗基业!”
李昖闻言,面色总算是好看了些,可是一想到失陷的王京,还有沦于敌手的后妃,王子,公主,心中又是一阵悲痛,呜咽着哭了起来。
“都是寡人无能,害得百姓受苦,三千里河山竟沦于倭人之手!”
李昖都哭了,余下做臣子的总不能无动于衷,虽说对李昖的言辞嗤之以鼻,但是好歹都要应应景,一时间哭声大作,和死了亲爹一般。
哭了一阵,李滉忙劝道:“殿下!不必忧伤,那倭人不过是一时得逞,等郑拔大人请来天朝的援兵,总有报仇的时候!”
“是啊!殿下!倭人不过远邦丑类,如何是天朝的对手,只要天朝大军一到,倭人定为齑粉,报仇之日不远!”
“还望殿下保重身体,国家可还仰仗着殿下呢!”
其他人也连忙附和起来,一派君臣想得的场面。
李昖擦了擦眼泪,道:“都是那倭人可恨,领议政,寡人听说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倒是打了个胜仗!”
李昖到底是朝鲜国王,对外界的消息倒也不十分闭塞,他说得倒是不错,如果不是因为李舜臣的话,只怕眼下不要说还能守着平安道,这些李氏王朝的精英还能不能活着,都在两可之间。
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改制黾船,使船长十一丈三尺,宽一丈四尺半。船体覆以铁板,上面遍插锥刀,船首龙头高昂,内设铳口可射前方远敌,两舷页遍射枪穴可毙左右近敌,两侧设浆数十,进退自如。士兵隐蔽舱内操作不易被敌杀伤。外形似黾,故而得名。其性能良好,威力极大。
李舜臣率领着这样的“铁甲舰队”,通过玉浦、合浦、赤珍浦的第一次战役,唐浦、栗浦的第二次战役,和著名的闲山岛战役,共击沉敌舰三百多艘,歼灭了日本水师主力。打破了敌人的“水陆并进”计划,迫使敌陆军在占领平壤后却步不前。
按道理说,李舜臣打了大胜仗,这些朝臣应当高兴才是,可是李昖话刚一出口,李滉等人的脸色就变了,有担心的,有嫉妒的,自然也有欣喜的。
李滉皱眉思索了一阵,道:“殿下不可道听途说,那李舜臣麾下不过三五十艘,兵士也只有不足千人,如何是如狼似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