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雅宋-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邵籍道:“正是。昨日园中之人今早都已坐船离去,想来到杭州也不过几日情形。我兄弟俩最为投缘,也最是浪荡,京城景致宜人,待散尽银子,再回去也不迟,哈哈。”

受邵籍感染,方翌也笑道:“江学士的慧贤雅叙甚好,我哥俩流连忘返,乐不思杭。只是那什么会员卡太贵,虽说可用三年。但我们这一走,怕是用不着喽。”

邵籍接口道:“是啊,此次若是没中,三年后还可来京一试。偏偏却是中了,以后没什么事怕是不来京城了。”虽是玩笑之话,但话中自嘲、无奈之意,让人徒生伤感。

江耘笑道:“幸好你们没有一起走,不然只怕见不着江耘的新玩意了。”说完,从怀中拿出那两张报纸,展将开来,递于二人。

二人脸上诧异,接过报纸,细细看了起来。江耘也不打扰,静静地喝起茶来。

“好,此论甚妙!”邵籍看着那篇《论密折制》,击节赞道。

“如此才合我的口味。”方翌关心的却是李清照那篇改编后的《断桥相会》。

良久,二人才读完报纸,瞧见江耘含笑不语的眼神,三人痛快地大笑。

“江学士果然说得不错,可惜那帮朋友走得急了。”

笑过之后,邵籍问道:“江学士是想问问我二人的意见吧?”

“嗯……是吧。”江耘说道。先听听他们的看法也好。

“邵某认为,此报纸与当世之邸报形似,但绝非邸报这么简单。他的市场在于士林与商场。虽说雅俗共赏,但对于寻常百姓并无用处。所以还是应当走高档路线。听江学士说,此报定价十文,不象你慧贤雅叙的风格啊。”

江耘明白他不知道自己发动群众的计划,故有此看法,说道:“邵先生,请继续说。”

邵籍见江耘称呼他先生,也不在意,继续侃侃而谈道:“也只有在京城这个首善之都,才能有此销量,寻常市镇,怕是不行。但这些只是从商家的角度发出,邵某认为,江学士醉翁之意绝不在此,若有幸能看到这《大宋天下》的第期,想必那时候天下的言论……”

江耘又惊又喜,惊的是,此人眼光非比寻常。喜是的,如果言词得当,招徕此人,这《大宋天下》的成功又将加上一份保险。

当下也不迟疑,起身施礼说道:“邵先生,如蒙不弃,请加入这《大宋天下》,我等一起将它做到期。”

邵籍此刻总算明白江耘来意,连忙扶着江耘说道:“江学士无须如此,我邵籍便如自己的名字,乃籍籍无名之人,浮华不羁,如何能得此重任?”

江耘正色道:“原是江耘唐突,虽然不曾有过多少交往,但观先生姿容,听先生言语,都是洒脱博学之人,不排斥新生事物,极对江耘的脾胃,全然不同于俗士,故此交浅言深,斗胆相邀,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旁边的方翌听得兴起,也劝道:“大哥,虽然中了进士,却不曾得了官职,我们等了这么久,心都凉了。回到杭州,即便如你所说,开个象江学士一般的慧贤雅叙,却哪比得上做一番事业来得开心?你一身学识抱负,便老于花间树下么?”

邵籍长叹一声:“读得万卷圣贤书,今日报于君王家。奈何君王不用乎?”

“报国之途,何止千万。军人的手中有长枪,文士的手中同样可有一枝笔。”江耘趁热打铁的说道。wωw奇Qìsuu書còm网

“静晨,我若应了,你怎么办?”邵籍说道。

江耘连忙说道:“今日此来,正是为两位。方先生也是江耘想要之人,昨晚听得方先生的戏曲构思,江耘极是满意,故想请先生做个编剧,专门来编戏曲。”

方翌毕竟年轻几岁,听得江耘如此说,哈哈大笑道:“江公子好大的胃口。”旋即说道:“我们兄弟二人共进退吧。我看邵大哥的意思。他若留下来,我也不走了,便做一做编剧,哈哈。文章不能名千古,但留戏曲在人间。”

话说到这个份上,邵籍终于答应下来,对着江耘说道:“如此邵某便答应江公子吧。适才推脱,非是邵某贪恋官位,只是邵某读了那么多书,终归想为国为民做点事情。”

江耘心中感动,知道他的心意,温言说道:“先生之意江耘尽知,你我志向相同。待你见得我众位兄弟,想必会知道江耘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邵籍、方翌二人俱都大喜,二人心灰意冷之下,得遇江耘,虽是缘份,想来也是天意中幂幂注定。这两个原本籍籍无名之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和历史的命运。

【第075章 创刊之号】

就在江耘在客栈访客之时,发行报纸书报社内却有点忙乱。老杜早已带领着工人们做好了准备工作,就等江耘一声今下开印。报社内的报纸只剩了多张,报社门口来来往往的人群虽然都以平民居多,但对于报纸这个新事物还是很有兴趣,反正只要十文钱,所以卖得还算不错,到下午时分已经卖了50多张。慧贤雅叙那边也传过话来,让晚上再拿几份过后,因为晚上才是慧贤雅叙人流的高峰期。

让老杜心急的是,他不知道该印多少数量。少了怕不够,毕竟还有两天半的时间可以卖,多了的话就浪费钱了,因为三天之后的新报纸出来,这旧报纸便象隔日的包子,肯定是没有人要了。

就在老杜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江耘终于施施然地回到了书报社。

“东家,你可回来了,还印不印?”老杜急道。

“嗯,情况怎么样?”

“这里卖了50多份,慧贤雅叙那边也卖得还行,不过我估摸着,那边晚上会好一点。早上那些商家拿去的,我让工人们去大致问了一下,都卖得还可以。真味楼上的销量最好,拿去的份只剩50多份了,他们让我们明日再送份过去。所以东家要定个数目才好。印制过程需要时间,油墨晾开也需要时间,所以要尽早决定印数才好。”老杜一口气说完。

江耘欣喜异常,他不仅为报纸的销量高兴,更为有这样一个负责的技术总监高兴,兴冲冲地说道:“好!非常好!印吧,放开印。”

听了江耘的话,老杜不无担忧地说道:“东家,我也知道报纸销量好,但数目还是不要太多了吧,毕竟过了时间,新报纸出来,这旧的便不值钱了。虽说只要八文的本钱,但浪费终归不好吧,不如多费些手脚,先印少点,不够的话可以再加印的。”

江耘很满意老杜这种事事负责,为东家着想的性格和态度,笑呤呤地说道:“老杜,你说的没错,这新的出来,旧的就不值钱了,但这是以后。今日却不同,因为今日是创刊号,是我大宋第一张报纸,你不觉得它很值得我们收藏吗?此番印出来的卖不掉没关系,我们通通收藏起来,想必那些古玩商们会打它们的主意的。”

听了江耘一番话,老杜恍然大悟,这东家的眼光果然是好,跟着他没错。

“好嘞,我们这就开工。兄弟们,开工了。”

众人轰然应诺,立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江耘看着眼前这一副景象,热血沸腾,高声说道:“大家听好,除了工钱外,每月发行报纸的赢利,扣除书稿费、报社主编们的薪金之后,所得的百分之五,将是大家奖金,每个月我会把这笔钱交给老杜,由老杜负责发放给大家,具体的金额和人选由老杜决定。”

这一番话惊得众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绝不寻常的东家,在确认江耘不是在开玩笑后,都发于了如雷的叫好声。老杜更是感动的眼圈发红,木头似哪里。

江耘拉着老杜走出门外,老杜回过神来,提醒道:“东家,这……这不合规矩啊?逢年过节包个红包,我们便知足了。印坊的工人,哪会有这样的奢望。”

江耘知道,在这个社会,手工人员地位较低,更在商家之下,从事此行业的多半都是些无产无田,不得已才干此营生的。江耘所提的分红,不异于石破天惊之举。

“老杜,虚假、客套的话我就不说了。我这么做自有我的理由,劳者得其酬,有什么不对的?而且你们这一环,是极重要的环节。你们有了分红,做事便会更负责,生产环节中如果有创新和变革,成本降低之后,你们也会受益,这样的话你们才有积极性啊。成本低了,赚得多了,最大的受益者还不是我吗?所以说,你说合不合规矩呢?”

江耘一席话,说得原本局促不安的老杜心服口服,他知道他的东家说得没错。这位东家不但眼光好,心眼更是好。

“东家,老杜明白了。您没把我们当下人,老杜心里有数。您就放心吧,只要我老杜在,印刷坊的事您就不需要操心。”老杜心悦诚服的说道。

“嗯,你明白就好。坊里的工人的管理和招收你全权决定吧,如果销量增加,人手不够,你就再招人。如果有工人不合你心意,你也可以解雇他。总之,这印坊里的事你要管起来。勤快的工人要奖励,人技术创新的更要重奖。”

交待完老杜之后,江耘心情极好,回了慧贤雅叙。今日真是个好日子,报纸大获成功不说,而且又招收了两个大师级的人物。

和江耘一样,皇宫里赵佶的心情同样不错,手中拿着一张《大宋天下》,正津津有味的做着填字游戏,随手叫过一个小太监吩咐道:“赶紧拿着这张纸去新源街的大宋书报社兑奖,前几位有10张戏票送,记得别暴露身份,哈哈。”

看着小太监屁颠屁颠跑去,赵佶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大笑道:“太监,哈哈,没了……”

书房内的宫女和太监都觉得诧异:“官家今天是怎么了……”

“唉,这江耘,真教人喜欢,这么多新鲜玩意,偏偏都是朕喜欢的。唱唱赞歌也就罢了,这填字游戏却是新颖,呃,还有美食地图。朕真是可怜啊,除了跛脚老陈的汤包,竟然都不曾吃过呢……”

“太后驾到……”门口的值事太监高声唱到。

皇太后,赵佶的母亲向太后在一众宫女的陪伴下,众星拱月地走了进来。这向太后虽不是赵佶生母,但为人端庄平和,哲宗驾崩之后,力挽狂澜,与曾布一起保得赵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