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情,调查统一之后,黔首们对朝廷政策的反应。没想到,这些儒生对封禅仪式一无所知,反而对于皇帝如何上山的问题争论了整整半天。看来,指望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于是,他制止住双方的辩论,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泰山虽是圣山,但是,朕为天子,即为上天之子。而不是上天的奴隶。儿子拜谒父亲,完全可以驱车马直至堂前,再步行上堂,行跪拜之礼。所以,朕决定,修驰道直至山顶,再筑台阶至设坛处。朕步行上台阶,就表示对上天的尊敬。”
  皇帝说话了,两下谁也不敢再有非议。但鲁生却又说道:“如果陛下由驰道驱车而上。臣以为,所有的车轱辘都要用干草包裹,以免辗伤山上的草木花石。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东西,它们的生命也在上天的关怀之中。”
  始皇面听,心中恼怒。从一开始,他就感觉到这些儒生不肯与自己合作,故意出难题。这么大的车队,怎么把车轮全裹上?又怎能做到不伤草木花石?这帮儒生着实可恨,以他嬴政平日的性情,早该把他们除掉。可是,这时不行,他是来泰山行封禅之礼的,不能让上天见血光。他强压怒火,冷笑道:“迂儒之谈!大行不拘细谨,就是上天也不会这么苛求他的儿子。你们不是怕上天降下灾难么,就不必随朕上山了,封禅仪式由博士们做司仪。这里没有你们可做的事,请各回本地吧!”十二名齐鲁儒生不敢再言语,一个个垂头丧气地退出,内心却燃烧着仇恨的怒火。
  始皇遂传诏地方,征集民夫,限期二十天将从泰山脚下通往山上的驰道修筑好,以保证他如期上山,行封禅之礼。
  地方官不敢怠慢,立即征用大量民工,不分昼夜地修建驰道。原来的栈道被拓宽了,能通行车辆,而且两旁树起了栅栏,以保证始皇车驾的安全。在山地修驰道,工程量大,困难可想而知,地方官员吃住在工地,督促施工,终于在二十天内,修建完从山脚至山巅的驰道。
  始皇的车驾已从邹峄山移至泰山脚下。而且提前十天斋戒沐浴。六月初五,即行封禅之礼的前一天,秦始皇和李斯、六名博士、六百近侍郎中开始驱车上山。六千名虎贲军和六万精锐秦兵则把泰山团团围住,不准任何人靠近一步。
  始皇的车驾沿着驰道盘旋而上,走得很慢,有时还要停下。固然因为山路陡峭,马拉得吃力。但是另一个原因是始皇边走边观赏山上的风景。行封禅之礼是在明天——六月初六,今日还要在山上过一夜,他不必那么急着上山。
  他是第一次临幸泰山,却被泰山的风景迷恋住了,泰山没有山有山的险峻,却有着自己的巍峨。山坡、峰石虽然陡峭,却是努力可攀。所以修建驰道虽然困难,却是可行。如果是山有山,根本无法实现。
  终于到了山上,即是驰道的终点。再往上便是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在那里已筑起长宽各十二丈,高三尺的祭坛。明天吉时,始皇将由石阶徒步登上山顶的祭坛,接受上天的训喻。山上修建了临时的行宫。李斯与郎中们陪着始皇在这里渡过了一夜。按照博士们的交待,从现在开始,始皇开始禁食,只能喝点清水。经过一天游玩,他觉得有点饿,但头脑感到很清醒。第二天,六月初六。一轮红日从群峰中喷薄而出,万道霞光给巍峨挺拔的玉皇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显然今天是个好天气。吉时到了,始皇与六名博士一步步登上石阶到达山顶。李斯与众郎中则留在原地等候。
  六名博士在祭坛上摆上酱色的酒和切好的熟鱼等祭品。上山之前,始皇就作出决定,封禅典礼的仪式,采用秦国在雍都祭祀上天时的礼仪。
  始皇虔诚地跪在祭坛前,行完祭祀之礼,六位博士便离去,把他一个留在祭坛前,他要在这里跪上一天一夜,行祈祷之礼,等待接受上天的训示。
  博士们告诉过他,只要虔诚地祈祷,很快就会感应到上天的默示。因此,他跪伏着,努力想像着上天的降临。可是,半个时辰过去了,什么感应也没有,他的腰腿反而疼得无法忍受。像他这样的帝王,很少下跪,如此长时间的跪拜,当然难以忍受。
  “天帝,请允许您的儿子休息片刻。”他实在忍受不住疼痛,又不敢有所怨言,只好默默祈祷一句之后,站了起来。他绕着祭坛走了一圈,看到的是脚下层层群峰,强劲的山风吹拂在脸上,有些凉意。这里是泰山最高处,也是观赏山景的最佳地点。他欣赏了一会儿景色,忽然又有了一种负罪感,便重新在祭坛前跪下默默地等待上天的默示。就这样,他一会儿跪拜祈祷,一会儿观赏山景。不知不觉太阳落到山后了,天色越来越暗,脚下的群峰变得黑的,令人害怕。可是,他还没有感应到上天的默示。“世间真有鬼神么?”
  他突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并为自己有这样的疑问而惶惑不安。年轻的秦王政是不太相信鬼神的力量的,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诛,去不韦,灭六国,统一天下,哪一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完成的。但是,现在的秦始皇却虔诚地相信鬼神的存在和力量。至少他相信自己不是凡人,而是神的化身,否则上天不会派他统御兆民。他现在祈祷上天,就是想询问他能得到天帝宠爱多久。
  夏日的夜晚还有些凉意,极空的山顶更觉寒冷,好在博士们为他留下御寒的狐裘长袍,他穿在身上,顿时暖和了许多。
  四周黑黝黝的,见不到一点儿星光,天变了,乌云压在头顶。他看不见风景了,集中意志跪伏在祭坛前祈祷,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他恍惚不知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突然,一声惊雷,他看见天空中闪电如银蛇乱舞,嘶叫着冲天而去。“天帝,你终于来了,来训示你的儿子了。”
  他全身突然有了感应,仰望苍芒的宇宙,他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力。天际边滚滚的雷声,那是天帝的声音:“嬴政,你是我的爱子,我的骄子!我借你的手统驭兆民。”“天父,我禀承你的意旨去做了。”他虔诚地回答。云涌雷鸣,仿佛天帝在重复着同一个声音。“你是我的骄子,我借你的手统驭宇宙内。”
  始皇迫不及待地提出他最关心的问题,他大声喊道:“请天帝明示,我能为天帝驭民多久?秦朝能万世不替地传下去么?”
  云端的声音依然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而且渐渐远去。仿佛没有体察儿子的烦恼。
  突然,一道更眩目的闪电亮起,震耳欲聋的雷声在他头顶炸响,巨大的雨点打在他脸上,他悚然一惊,突然意识到刚才是自己的幻觉。自己和雷电靠得这么近,多么危险!他害怕起来,顾不得再跪拜天帝,慌忙起身,借着闪电的光亮,顺着石阶往下走。刚走十多步,忽然看见前面有几个灯笼移动,李斯大声喊道:“陛下,臣接您来了!”
  “李斯,朕在这儿呢!”始皇恐惧的心里稍安,大声回应。灯笼终于来到跟前,李斯和六名博士带着几名近侍跪倒请罪:“天上打雷,臣等不放心陛下,所以来看看,惊了陛下与天帝的竭见,臣请治罪。”
  始皇用裘衣拭去脸上的雨水,说:“治什么罪,这种时候,快扶朕躲躲雨。”
  近侍们这才起身,忙着给皇帝披上油衣。李斯说:“下面不远处有五棵松树,枝叶交错浓密,快扶陛下到那儿避雨。”此时,天已放亮。李斯等人搀扶着始皇赶到五棵松树下,那五棵松树树干高大,枝叶层层叠叠,仿佛巨大的华盖,遮挡住雨水。始皇心中稍安,却听六名博士问道:“请问陛下可曾得到神明的谕示?”
  始皇愕然,想起在山顶的幻觉。莫非那就是神明的谕示。可是,神明并没有明示他怎样统治天下。博士们说过,所有从泰山封禅而归的君王都说,他们听到天帝对他们的讲话,告诉了他们治国之道。他始皇帝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理所当然,更应该得到天帝的恩眷。因此,他把那些幻觉,当然,他不认为是幻觉,添枝加叶、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讲天帝对他是多么关爱,指点他如何统驭万民,治理国家。
  李斯与六名博士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当然,他们也不敢怀疑,他们一齐称颂道:“陛下乃天之骄子,天降圣明。我大秦一定万世不衰。”
  夏日的天,孩子的脸,正说话间,雨不知何时停了。天晴了,万道霞光在东方照射出一片绚丽多彩的天空。始皇说得高兴,仰望如盖的五松,说道:“幸亏是这五棵松树为我们遮雨,不然就惨了。朕封他们为五大夫。”
  “陛下圣明!”李斯奉承道,“天地万物都要感受陛下恩泽。”下泰山后,始皇又率领群臣与博士们在梁山开地为禅行禅祭礼。至此,泰山封禅才算结束。始皇命李斯作碑文交齐郡郡守刻于泰山石碑,碑文是: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李斯作文,无非是为秦帝国和秦始皇歌功颂德。当然,他是禀承始皇的旨意。也就是说,始皇立碑作文为自己歌功颂德,此碑文的意思是说,始皇帝即位之后,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臣等都严格地遵守。始皇帝二十六年,又兼并了天下,天下人没有不服从皇帝治理的。始皇帝还亲自巡视远方的臣民,登上这座东方最高的山峰——泰山。在这里,大臣们想起始皇帝走过的道路,无不颂扬他的功德。他治理各个行业都很得宜、有法度。他白天晚上地操劳,平定了天下,孜孜不倦地治理天下,无论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