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元璋-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善长坐下,二人也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旁。李善长老谋深算且有几分奚落地说:“你们未免太低估了皇上了。”他斜了一眼螺甸盒子:“我外甥给我送礼来了?”
  “是呀。”丁斌打开盒子,里面有两把合在一起的剑,是阴阳剑。
  李善长的眼睛立刻放光了,拿起来,一双剑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弹一下铮铮有音乐之声。李善长是识货的,这不是有名的乾坤剑吗?是当年汉高祖斩蛇起义的宝剑,胡惟庸不知花了多少工夫、多少银子才弄到手的,他连皇上都没告诉,只让李善长看过一眼,他问这乾坤剑怎么到了他手上?
  “这是胡丞相孝敬给舅舅的呀!”丁斌说。
  李善长虽然爱不释手,还是把剑放回了匣子,说:“我可承受不起,况且他胡惟庸是无利不起早的,下这么大本钱,会是无利可图?你们帮他来给我套钻!”
  李存义说:“哥哥说得对,这乾坤剑是价值连城,哥哥一句允诺,可是整个乾坤啊!”
  李善长耷拉着眼皮,说他不懂李存义说些什么。
  李存义又从一个锦匣里拿出一个画轴,轻轻展开,说:“哥哥你看这个。”
  李善长以为不过是一幅字画,便不在意地斜了一眼,但两眼立即放出光焰来,他站了起来,现找出放大镜细看。
  李存义和丁斌暗暗发笑。
  李善长:“这真的是索靖的《出师颂》?”
  “那还有假!”李存义说,这是当年元代宫中收藏的。不敢吹,拿他换一座城池,绰绰有余。
  李善长拿着放大镜又仔细看了起来,他很在行,西晋索靖的字留存极少,索靖的字如飘风忽举,如雪岭孤松,如冰河危石,虽王羲之不敢与之争锋。
  李存义说:“这也是胡丞相孝敬哥哥的。”
  李善长没说谢,也没说不要。他直截了当地问,胡惟庸下这么大本钱图什么。
  李存义说一山难容二虎,现在胡丞相的势力这么大,做成大事,举手之劳而已,他最敬重的是哥哥,当然希望到时候支持他一把。
  李善长显得很平静地说:“谋逆之事,我听不见。”
  李存义看了一眼丁斌,又说:“事成了,他说封你为淮西王,咱们老家在淮西,土沃民丰。割地为王也不枉一世,你为朱家打了天下,到头来才是一个公爵,为一点小事就翻脸罢官,现在说是让你总中书省,你也明白,你手上什么权也没有。”
  李善长说:“别在这儿胡说八道。”口气并不严厉。
  丁斌说,舅舅干与不干,胡惟庸都必成大事,到时候你怎么办?至少,你应该表示支持他,也用不着你扛旗上阵。
  李善长看了一眼乾坤剑,说:“你们尽胡闹;我老了,干不成什么了;生怕你们闹出不好的结局来。”他说完,半闭起眼睛假寐。
  丁斌急忙拉了李存义的袖子一下,二人悄悄溜走。李善长半眯的眼中看见了,也没叫他们,也没叫把乾坤剑和索靖的字带走。
  五李善长留下了乾坤剑和索靖的字画,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胡惟庸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马上召来陈宁、涂节、吴云等人密谋。有些事,胡惟庸允许他们知道,有些事他是单线接触,像明州卫指挥使林贤的那一步棋,任何人都不会告诉,那是他最后一招棋。
  陈宁说:“太好了,李善长接受了乾坤剑和索靖的字,就等于把乾坤拱手送给丞相了。”
  胡惟庸故意低调,他说李善长什么也没答应,反倒担心弄出事来。
  涂节认为这是默许了,他生怕李存义他们闹出事来,反过来理解,就是希望咱们一举成功,别闹出事来。
  吴云说:“他说他老了,什么意思?”
  胡惟庸说:“坐收渔人之利呀!我们成了,他是功臣;我们败了,他什么罪过没有。他说自己老了,什么也干不了。”
  “这老滑头。”吴云说。
  “他有这个态度很好了。”胡惟庸说,真让他挑头,事后推他当皇帝吗?只要他支持,这就是一面旗,到时候就有天下一半人跟着他倒向咱们,正如陈御史中丞说言,乾坤剑虽贵重,也没有乾坤沉重啊。
  说起动手时间,他们都主张越快越好,一来夜长梦多,容易有变故,二来朱元璋说不定哪天心血来潮,就会让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人头落地,汪广洋就是个例子。他胆小怕事,够滑头的了,却不料前几天朱元璋突然在早朝时宣布贬官,到海南岛去流放!可又没说什么原因,当胡惟庸费尽心机让达兰探来底细时,他吓得浑身上下汗毛直竖,竟是因为麻奉工告诉他要毒死刘基的事,而汪广洋装聋作哑,没有上奏。
  这样看来,朱元璋对他胡惟庸不明显是引而不发吗?或者是欲擒故纵。
  陈宁说:“你们听说了吗?皇上追补了诏令,让汪广洋自裁,赐死了。”
  吴云说:“不是流放海南岛吗?”
  胡惟庸证实,赐死的上谕是昨天发出的,汪广洋还在路上,也许正犯愁怎样在那瘴疠之乡度过余生呢。现在不用发愁了,皇上给了他一个痛快的。
  吴云问:“他到底犯了什么事呀?”
  陈宁说:“没人敢问,我问了一句,皇上说,他明明知道御医下错了药,致刘基误被毒死,却隐匿不报。”
  吴云以为这是个好消息,看样子麻奉工把过失自己揽过去了?不然皇上怎么说下错了药?
  胡惟庸说,麻太医又不是白痴,他供出别人,自己也是个死,说下错了药,不一定死,聪明。
  陈宁提醒说,不管怎么说,风声太紧了,皇上疑心越来越重,及早起事为好。
  胡惟庸还要亲自到李善长家去一次。告诉他实底,他可以装聋作哑,事成封王,事败,不牵连他,他旱涝保收,只有这样,他才能站在我们一边。
  陈宁说:“有必要再敲他一下。”
  送走了陈宁他们,胡惟庸突然记起今天是与达兰在他外宅见面的日子。他心烦意乱,本没心思去眠花宿柳,不过不去也不行,那是个惹不起的主。胡惟庸觉得达兰再精明也是女人而已,她想借胡惟庸这条大船出海,这不是找错人了吗?眼下胡惟庸还想黄袍加身呢,会真心帮她?退一步说,真想帮她,又谈何容易?朱梓前边有七个皇子,其中太子朱标不要说了,皇二子秦王朱就藩西安,皇三子朱封了晋王,封国在太原,皇四子朱棣封了燕王,五皇子朱礐封了吴王,他们全是马皇后嫡出,六皇子楚王朱祯、七皇子齐王朱也都有实力,轮坐金殿,也轮不到老八朱梓呀。
  胡惟庸不能不应付她,自从与达兰有了苟合之欢,他事实上被拿下马了。只要达兰翻脸,把他们的事说穿了,胡惟庸还有命吗?
  今天达兰显得特别亢奋,明天朱梓就要去长沙就藩了,达兰居然要胡惟庸给朱梓拨三千精兵护送,并且说完事就把这三千御林军留长沙,做潭王的亲兵。
  胡惟庸说她疯了,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带兵不犯忌吗?按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各王可以有三千亲兵,再多了就不行了。没有必要留下皇上的御林军。为了说服达兰,胡惟庸出了个主意,不妨到了长沙自己招兵,自己请教师爷训练,那才是心腹,皇上的兵能对别人那么忠心吗?
  “这主意好。”达兰乐了,但她也明白,招募军队,要花很多钱的,粮饷、军械、营房、马匹,她要胡惟庸从国库里给她拨付。
  胡惟庸心里暗暗叫苦,不知怎样应付她,按她的主意办,非成了她的替死鬼不可,但又不能得罪她,便说可让潭王先走,他随后与户部、兵部商议,用个变通的办法筹措练军的款项,达兰这才暂时不闹了。
  下面的节目是上床,然而心不在焉的胡惟庸无论怎样努力,总归是半途而废,后来被欲火中烧的达兰骂了一声“废物”,一脚从床上把胡惟庸蹬到了地上。
  第八十六章
  一个从人们记忆中消失的疯子,忽然成了丞相登门造访的重要角色。当年所有的卖人情、宽纵和施以小恩小惠,都是播种,今天到了该收获的季节了。
  剑拔弩张的凶险局面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化了,朱元璋并没有什么举动,对胡惟庸仍是信任如初。胡惟庸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铤而走险,何况他并没有准备好,仓促起事,凶多吉少,他更希望与朱元璋保持相安无事的局面。他知道皇上恼恨他什么,因而胡惟庸大大收敛,凡官员诠选、任用,他都请皇上亲拟名单,绝不越俎代庖。他的变乖,令朱元璋的气消了不少。胡惟庸进一步化戾气为祥和,主动请罪,说自己私心大,恨刘伯温屡屡跟自己过不去,便想教训他一下,特请太医麻某人弄了一服药不死人却让他天天拉肚子的方子。
  朱元璋没想到胡惟庸会自己坦白,他并不知道皇上藏起了麻奉工,看来他对天子还是忠的。朱元璋并不口软,说胡惟庸事实上害死了勋臣刘基,罪不可饶恕。
  胡惟庸早已想好了辩解词,他说如果真的想毒死刘基,何不用砒霜、鸠毒?
  这倒也是。朱元璋不想失去了一个刘基,再搭上一个胡惟庸,那不是左右臂尽失了吗?朱元璋不能容忍的是丞相专权,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只要他知道利害了,朱元璋乐得宽容,胡惟庸的才干毕竟是不可多得的。朱元璋这时已在腹中打好了稿子,为日后削相权、提升六部权限做打算了,只有那样,朱元璋才不会使皇权旁落。
  一场危机暂时过去,胡惟庸变得格外小心了。然而,他和党羽的行动并没停止,只是更隐秘了。
  他并不指望借达兰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如果能借上力当然好,他总认为达兰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正好朱元璋派胡惟庸到淮北去访察民情,他在庐州住了三天,根据那里的粮食出产,大致估算了一下,今年岁尾,全国可收粮麦七千万石,应该是个好收成,米价才五百文一石,合一两银子,这该是朱元璋极满意的了。
  官差办完,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