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版忽悠与友版忽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版忽悠与友版忽悠-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小说写得含含糊糊,根本看不出是我们两人的事——”
  “那我搂着你的脖子你总该相信了吧?”
  “大脑一片空白——”
  我妈提醒说:“可是你说你——因为有了我这个拖后腿的,就不提前毕业了,如果你不相信我爱你,你会 —— ”
  “那时完全是豁出去了嘛,管你是在骗我还是在玩我,反正我是厚着脸皮当真的了,了不起就是被你嘲笑一辈子,管她呢,就算是被嘲笑,只要是一辈子,也说明你记得我一辈子了,那我也——认了。”
  我妈摇摇头:“我真的不相信有这么——浆糊的head 。哪个女孩会这样骗一个男人?嗯?把他的手按在自己——胸上?搂着他的脖子?还小鸡啄米一样地——亲他?”
  “当然只有艾米会这样啰—— ”
  “那你怎么会反过来给我一个——又深又长的——keys?”
  “说了嘛,那时是吃了扁担横了肠子,豁出去了,就算待会要判死罪,也认了——”
  “你啃过了,还不相信我——爱你?在追你?”
  “呃——有点相信了——”
  我妈绝望了:“啃过了,还才有点相信?那现在有了 BB 了,你相信了没有?”
  “很有点相信了——”
  
《友版忽悠》写作背景简介
黄颜的《黄版忽悠》只写了十二集,他就不肯写了,因为后面的故事就会设计到Jane以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的《黄版忽悠》是以搞笑的口气写的,也不适合用来写那段往事,所以无论读者如何强烈要求,黄颜都没再续写下去。艾友友是艾米朋友的朋友,自从2007年发现《山楂树之恋》,进而发现了艾园(艾米的博客)之后,就成了艾园的常客,后来还成为艾园的管理者。她自告奋勇接着黄颜的《黄版忽悠》往下写,但因为她不是当事人,无法直接描写艾伦的心理活动,所以采用了旁观者的角度,写法近乎书评和人物解读。
  
友版忽悠(序)
艾米写了个《十年忽悠》,写的是艾米与艾伦之间的恋爱故事,是从艾米的角度写的,艾米将自己摊开来摆在读者面前,但艾伦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只是艾米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艾伦。
  这种“限制性第三人称”写法,我早有耳闻,也自认为见到过一些样板,但只有在读了艾米写的故事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发现这才是真正的“限制性第三人称”写法。
  一般小说的写法,大多采用“非限制性”的叙述角度,也就是“上帝式”的叙述角度,叙述者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拿艾米写的故事做例子,如果她采用“上帝式”的叙述角度,那她就会交代艾伦在楼梯上邂逅艾米之前,就已经看到过艾米的照片,而所谓“邂逅”其实不过是他精心策划的相遇;她也会交代《三人行》里安洁流产掉的孩子,到底是乌钢的,还是老康的。
  有的小说也对叙述角度做一些限制,比如《呼啸山庄》,就只从几个人物的角度来展开故事,先写人物甲看到听到的那部分故事,再写人物乙看到听到的那部分故事,这样写,给人一种真实感,仿佛是作者问了这几个当事人之后记录下来的故事。但我们知道人物甲也好,人物乙也好,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人物,所谓人物甲乙看到听到的故事,也不过是作者创作出来,放进人物甲乙的嘴巴里而已。
  但艾米写的故事,是严格意义上的“限制性第三人称”写法,知道的她就写,不知道的她不乱猜。如果她不知道,人物甲人物乙也绝不会知道。这样写,有几个好处,一是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二是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三是给读者留有余地。
  提到悬念,有人就会习惯性地想到“凶手是谁”之类的悬念,所以《山楂树之恋》的出版商在宣传词里声称“故事毫无悬念”,但事实是《山楂树之恋》悬念丛生,到现在还有很多读者在追问“老三为什么要躲开”“丹娘的那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等,这就是悬念,而且是很强的悬念,是故事读完了都没解决的悬念。《山楂树之恋》能给读者留下那么长久的影响,这些持续的悬念功不可没。
  所谓“悬念”,就是悬而未决的“念头”,就是尚未得到回答的问题。艾米的小说里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说是“悬念丛生”。艾米是一个善用悬念的写手,这跟她熟读推理小说有关,跟她“没有创作冲动”有关,跟她选择的叙述角度有关,也跟她善于安排情节有关。看她的连载小说,几乎每集都会有一两个悬念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猜测推想,使读者一跟读就无法停下,非得跟到结尾,跟个水落石出不可。
  用“限制性第三人称”讲故事,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故事真实与故事具有真实感是两回事,并不是每个真实的故事都能被讲得具有真实感的,很多历史题材的影片总被人批“虚假”,虽然历史题材是真实的,但拍摄出来却不具真实感。有的人即便是写日记,都可以写得失去真实感。还有很多故事,一看就知道是作者编的,因为漏洞百出。为什么会出漏洞?就是因为作者想当“上帝”,知道不知道的,他都敢编敢写,那就没有不出漏洞的。
  我以前看故事,只要没看到所谓“漏洞”,就不再计较故事是真实的,还是作者编的。但经过了艾米一系列故事的熏陶,我现在已经没耐心看那些作者“创作”的故事了,看到别人为了一个作者编出来的故事争来争去,就觉得滑稽,争个什么呀?这不都是作者编出来的吗?你问某人物为什么要出轨?答案简单得很:因为作者要他出轨。所以你的问题实际上是有关写作的,而不是有关生活的。你讨论来讨论去,并不是在讨论生活和爱情,而是在讨论某个具体的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
  最滑稽的是有的作者写了故事的某一段,结果有人表示不喜欢作者这样安排人物命运,作者便重写该段,给人物安排另一个命运,于是皆大欢喜。这种写作和阅读在我看来已经太虚假太小儿科了,完全是纸上游戏,跟生活已经没什么关系。
  艾米写的故事,都给读者留有很大余地,可供读者想象、猜测和推理。艾米的大多数故事,都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来叙述,所以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不跟女主人公在一起时的所作所为,对读者来说,都是一个谜。这跟生活现实非常吻合,即便是我们的恋人或者配偶,我们也不敢说我们知道他内心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他每时每刻干了什么,我们也未必知道。
  《十年忽悠》贴出后,很多读者对男主人公艾伦产生了很大兴趣,想知道他这些年究竟在想什么,到底爱不爱艾米,他跟艾米分开后,究竟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不回国去找艾米。黄颜写了十二集《胎言无忌》,又名《黄版忽悠》,是从艾伦的角度来写的,很受读者欢迎。但他不肯往下写了,因为下面的内容涉及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他或者不想涉及,或者觉得无法用搞笑的风格写出来。
  《十年忽悠》在国内出版后,更多的读者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也产生了更多的误解。很多读者呼吁黄颜接着写《黄版忽悠》,出版社也希望黄颜能把《黄版忽悠》写完后出版,但他是打死也不肯写下去了,说现在艾黄已经结婚数年,孩子也有了两个,艾黄的故事,早已没有任何悬念,再写就是多此一举了。
  我这个“艾米的朋友的朋友”是标准的“忽悠迷”,虽然是从《山楂树之恋》开始接触艾米的作品,但最喜欢的,还是《十年忽悠》。我现在心血来潮,想写个《友版忽悠》,用“间接拷问 + 合理推测 + 经典八卦”的方式来解读这个故事,填补《艾版忽悠》与《黄版忽悠》遗留下的空白。
  间接拷问当然得靠艾米了,合理推测和经典八卦则靠我们大家。这个系列纯属迎合海内外忽悠迷而作,先写个序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响,有人看,我就写,没人看,我就不多事了。如果开写,也看读者兴趣行事,什么时候忽悠迷看得失去兴趣了,我就什么时候打住。
  
 … 手机访问 m。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最好的txt下载网
01 友版忽悠(1)
既然有读者想看《友版忽悠》,我就不揣冒昧,写起来了。
  可惜艾米不肯帮忙拷问黄颜,使我这个系列比预期的逊色不少。不过两艾都答应写完后他们会评判我的推测合理不合理,我的八卦有没有捕到一点风,捉到一点影,反而令我敢于更大胆地推理,更火爆地八卦。先斩后奏,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新开张,先上点猛料,来个顶风作案,整点“低俗”的。
  说是“顶风作案”,主要是因为国内正在大搞“反低俗”的政治运动,很多网站都受到审查,被勒令删掉某些“低俗”内容,有的还被封了网站。
  反低俗,我是很赞成的,有些网站的确办得很低俗。但反低俗反得连《十年忽悠》里的一点性描写也删除了,那就反反了,反错了,因为性描写不等于低俗,要看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而写的,如果对刻划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有紧密关系,那就不低俗。分不清“低俗”与“高雅”,才是真正低俗。而那些借“反低俗”之名,行反*反文化之实的人,就更是低俗不堪了。
  我想起写《友版忽悠》,主要是看到有些读者把《十年忽悠》读成了一个“成长故事”,而且是艾米方面的成长。他们认为《十年忽悠》写的是艾米因为任性、小心眼、爱吃醋、对男朋友管束太紧,使得男朋友抛弃了她。后来艾米成长了,改正了错误,终于赢回男朋友的爱。
  这显然是误读歪读,把一个“诗意而执着”的爱情故事读成了一本“青涩导致分手,成熟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